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做“合格的教师”,仅仅是最基本的职业境界,而做“人师”才是最高事业境界。开学初学校便通过即时通和全体教师会分享了三位家长的感谢信,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了本学期师德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为我身边的太平人点赞"活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陆续续分享到了各个组的信息稿,有的是组长亲自撰写,有的是组内年轻教师领先撰写,忙碌的工作之余,大家一同分享着来自身边的点滴感动……
有为勤恳敬业的太平老教师刘红雪老师点赞,她是我们学校最年长的一位老教师了。但是在他身上,我们从未看到过即将要退休的懈怠。曾经翻看刘老师所教教学班的数学作业,没有一本书写不是干干净净,没有一本作业不是改错认真书写整齐的。虽然刘老师现在已不交数学,但是他那种认真的态度时时处处体现在各方面。图书的摆放、图书的借阅、图书的拿取、图书的翻阅、图书的保护,每次刘老师都是那么认真的讲解,全校24个班的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办公室她更是热心助人,一年级刚开始,孩子小,琐事多,课时也多,学校的很多事宜总是无法及时顾及和完成。但是每次在最繁忙的时候,刘老师就会出现在同事面前,“来,我给你们去做……”好多材料的汇总,处室卫生,刘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我们,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这就是太平老师的作风,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同事的热心帮助,对学生关的爱有加……
五年级级部将点赞送给了产假归来的张联老师。工作中她任劳任怨,从不以个人困难推托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兢兢业业对待教育教学,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确保各项工作内容达到学校规定。刚刚开学,张老师的母亲因为神经压迫脊椎造成右半部身体麻木,失去知觉,需要住院治疗。每天张老师既要专心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又要照顾好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母亲,做好学校工作后, 再回家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还有青年教师们,大家也毫不吝啬地将大大的赞送给他们。年轻的王冬宇老师年纪轻轻就已业绩斐然。她总能把一些并不太听话的孩子教导得文明有礼,也能把成绩不太出色的孩子教导得胸怀大志,其实,在这些点点滴滴的校园小事中,都能找到她成功的端倪。就是这样的细致和耐心,铸就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正是这样爱岗敬业的太平精神,铺就了她的成功之路。杨勇老师积极钻研学习,多次在市、区级教育教学研究会议上进行课例展示,多次被学校委派到北京、上海、济南等教育改革先进城市学习,参与了多项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受邀参与了山东省、青岛市体育与健康学科课课程纲要和足球教材的编写。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以工作为先、以奉献为荣,时刻保持着一名青年党员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几次临危受命,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严寒酷暑勤恳教学,早来晚归扎实工作,嘘寒问暖关爱学生,甘于奉献热心公益。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使他在忙碌的工作中甘之如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是他唱响了青年好声音,是他为身边的青年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看看别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战线上同样可有作为,那会是一种弃燕雀之小志,慕鸿浩而高翔的大志向。使我明白了,只有苦过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甘甜,那才是生活的真谛,使我品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
回顾走过的教育教学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抓好师德建设,教师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只有抓好师德建设,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抓好师德建设,学校才能实现“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是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持久的影响。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四年级级部 丁超
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