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小学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09阅读次数:416 作者:李淼
 

一、研究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课程特点。它和学科课程是新课程有机体中的两翼。如何使两翼达到完美的和谐,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开展小学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努力去探求有效促进两者整合的操作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新课程条件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不容乐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如何有效实施,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急需解决。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而据课改实验区的教育信息反馈来看,虽然都从不同程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研究与推广,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值得推广的经验不多,而存在的问题不少,具体表现为: 

    (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学科化”问题。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且课程内容教材化,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问题。由于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专职教师制,导致师资匮乏,缺乏有效指导,因而在指导的过程中忽略过程,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与学科课程整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整合,或整合只流于形式。由于两者缺乏协调与整合有时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重复交叉,牵制学生过多的精力;有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互相冲突,影响课程的有效开展;有时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精力太多,致使学科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时为了保证学科教学而综合实践活动只是走走形式等等,这种种情况导致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有效实施,学科教学也受到较大影响。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还处于实施的起步阶段,没有及时建立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管理制度缺乏弹性,课时难以落实,学生活动空间比较封闭;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主题管理、活动程序管理、活动结果管理、活动小组的管理等方面随意性较大。 

    (5)实施中校内外关系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活动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区,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研究的时间分配;如何处理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相关支持;如何赢得家庭、社会的支持。 

    (6)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问题。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在现实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运用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保持着自赫尔巴特以来,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教学结构最典型的模型的传统教学观念。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选择此项课题研究的原因之一。 

    其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人才,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然而,综观这几年来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口号喊得惊天动地,但实际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实效性不大,甚至于走过场。如何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本课题组选择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整合为切入口,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广阔的舞台上让他们进行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良好选择 

    新课改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弊端是缺乏整合,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上科目过多,学科中心倾向严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因为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导致儿童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割裂。他们可以记住很多公式、定理,但缺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强调学科中心导致课程门类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导致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由于强调学科体系,大量的教学内容塞满了教材,很少有余地安排一些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反映当前社会、经济、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的内容。 

    正是由于传统教学缺乏整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与法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新课程提出了“整合”这一新的理念,强调课程结构必须体现综合化和选择性。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首先,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整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学科领域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的内在联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会更好地把书本知识、从学科课堂内学到的本领用于现实生活,又把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科中,从而提高其各项能力。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