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教学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方面: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能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本次教学能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育教学公平公正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但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所以我专门设计了几道和书本上不同的数学例题,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有提高,基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利用课件创设教学情景,直观形象地演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课堂上教师的书写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2、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这其实是和学生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但在这两个善意的玩笑中其实渗透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思想,也就是再简单的问题也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一个数学思想、数学理念,并且用这一数学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我认为是比较好的。
3、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同学们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加了一句:数学术语,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逐,才会有自己脚踏实地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