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生本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学习

发表时间:2016-10-17阅读次数:529 作者:闫龙
 

生本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学习

太平丁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有专家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体验学习,学生就不能对表现文章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可见,倡导体验性学习,意义十分重大。那么,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呢?

  体验性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收获,谈一谈如何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学习。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1、链接生活,督促学生参与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比如我在本学期教学的《航天飞机》一课时提供故事话题:

  一个月后,航天飞机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又请来两个仆人——助推器和一个管家——燃料箱,再次点火上天,与银色飞机相遇。两个老朋友相见,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呢?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好好琢磨琢磨。可以讲给爷爷奶奶听,弟弟妹妹听,当然也欢迎你们能说给我这大姐姐听。我会为你们能讲故事给我听而感到高兴。

2、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真情实感。而这种对生活产生的真实情感是我们教师无法通过自己美丽的言辞强加给学生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真心参与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如  《航天飞机》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从网上请来了一位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呢?你们看这位是--------(出示图片)生说明作判断的原因(尖尖的脑袋,方方的尾巴,两侧张三角翼,雄壮威武) 通过问题“新朋友是谁”,结合图片唤起学生对航天飞机的认知,也乘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乐于积极探索航天飞机的有关信息,以达到自主主动学习的效果。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这样,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反思生活,强化学生参与体验。

 我在教学《航天飞机》时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本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学生乐于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到了交流合作的快乐。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表现都比较理想。但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上做得不够理想,说明要加强引导激励学生。在把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也只是表面的,粗浅的。同时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技能,如何引导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外在的各种条件,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信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就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从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最大效能,以文本知识为线索,以学生自主发现、互动探究获取知识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及学会探求真理,与人协作的品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