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钻研教材 落实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16-10-21阅读次数:425 作者:李红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成为具有创造性又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是体现新课程下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的有力体现,怎样才能实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一、读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

(1)把握教材有深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一种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一种引领。作为一名教师在解读教材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要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要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要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要搞清插图和提示语的作用。

(2)处理教材有广度。解读教材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数学知识点,而应把它放到知识系统中去解读,要善于引导学生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沟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扩大视角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夯实基础。(3)解读教材有深度。仔细解读就是反复钻研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仔细推敲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插图、每一道习题的设计。

  二、调动联想。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通过联想、激活经验,将以前的内容介入到当下的学习活动中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血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有机整合,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思维得以发展。

  三、体验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接触客观世界,不断地体验操作中尝试而获得新的经验。学习数学有时就是体验数学和做数学。

四、经历过程。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否则将容易导致死记硬背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大多是对自身经验经过辨别、分化、抽象、概括以后发展而来的。

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种较高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