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李瑶老师的这节课收获较多,从这节课中也能感受到老师对于深度学习的一个认识,其中有这样几个亮点。
(一) 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两辆车行驶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有2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老师通过多次的学生演示来突破难点。
(1)观察两辆车的行驶情况,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同时、相向、相遇这几个关键词,老师板书,通过学生到台上来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这几个关键词的意思,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2)接着老师抛出在哪里相遇这个问题(在路的什么位置),学生有的说在中心,有的学生进行反驳,从而知道速度不一样所以行驶的路程就不一样。然后让同位合作,男生伸左手,女生伸右手,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再次感受速度不一样路程就不一样。
第二个亮点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提示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找信息?(摘录法、表格法、线段法)。教师没有指定孩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孩子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汇报时也是全部由孩子来解说,特别是线段图的方法,这是解决问题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边说教师边补充,完善,放与收做的恰大好处。
整节课每一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上一环的内容使得下一环要讲的内容似乎要呼之欲出,但又有悬疑,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又要通过思考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本都是自主学习,孩子们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