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16-10-31阅读次数:391 作者:李淼
 

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

青岛太平路小学  李淼

综合实践活动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在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否能有效地实施,是老师要做好的工作。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更有效地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呢?我在实践中也有些许自己的感悟:

一、开放分组,激起兴趣。

诚然,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但经验告诉我,如果组织不好,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使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互相推诿,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初我就非常重视小组的合作的指导。首先,小组的构成是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的,教师起一个协调作用。其次,分好组后,也由他们确定小组长,教师指出组长的人选需具备的条件,让学生据此推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兴趣来了学生活动起来就来劲了,他们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员配合。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做手抄报的技能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把组确定好,学生直接找到愿意合作的,同时老师也会相应的进行些微调,让小组的构成更合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把前面小组讨论协商每个成员的任务,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擅长画画的构图画画,擅长资料整理的编辑整理,擅长写字的抄正资料,小组合作无间,组员们都感受到了当中的趣味,而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二、合作的同时提倡鼓励与竞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听到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动手或动嘴,小组之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大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精彩之处还要大声喊叫,那情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激动。等到交流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完全没有了活动时的激情,出现活动“热闹”交流“冷场”的局面,让我不断反思,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为此,我也采用了各种激励方式,来激发学生真正有效地合作。

比如让学生共同研究手抄报的版面设计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使版面设计得更好时,我就用星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去探究。具体奖励方法如下:

①激励小组积极参与活动。以组为单位,凡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加“星”一颗。

②鼓励小组的创新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及互相协作、有创新的方案的小组加“星”一颗;

③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参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实验、活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影响其它组,做到轻声讨论、认真倾听他组的交流并能够加以评论的小组加“星” 一颗。

有了这样的鼓励,小组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能力大小有限,但都在为小组加“星”摩拳擦掌。竞争机制的引入会让每个小组的合作更加有效,只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我在每次实践活动课的交流汇报时渲染竞争的气氛,主张学生挑战自我,挑战老师,挑战别的小组。在竞争下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每一个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表现自己。而且在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会更加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荣辱与共,多元化评价 。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小组成员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让小组的每个组成员的表现和成绩捆绑在一起,这样,也就是集体能否受到奖励,取决于每个组员的行为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因而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上好实践活动课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及培养团队精神的奠基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