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直观体验 及时抽象

发表时间:2016-11-23阅读次数:426 作者:张丽慧
 

【策略名称】直观体验  及时抽象

【适用范围】动手操作环节

【理论依据】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并称“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概念教学中,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数的清晰表象。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认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小学生‘自己的数学’。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向抽象与普遍发展并形成概念。”所以,我们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感知、归纳、整理和应用数,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策略描述】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到了中高年级,虽然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概念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

1、注重直观体验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以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注意及时抽象

学习得更具体是为了更好地抽象。运用直观并不是目的,直观只是认识的起点,最终必然要摆脱它。当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表象,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把认识提高到一定的理性阶段。

【典型案例】 

下面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活动一

下面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接着一根一根地添,数到20根,再将10根单根的捆成一捆。

活动二

下面大家拿出直尺,谁能把上面的数读出来?

活动三

接下来先摆十三根小棒,再在计数器上面拨珠子,下面摆数字。

谁能说说是怎样摆的?

    片段评析:

    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使他们明白:10个一是1个十。接着一根一根地添,数到20根,再将10根单根的捆成一捆,这样就有两捆,即2个十,就是20根。这样的教学突出了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感受到了各数的大小。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清楚地感受到20是在19的基础上添1生成的,这对后面整十数的认识有很好的奠基作用。在教学读法时,还要通过操作小棒,突出10根小棒一捆,把数的组成和读数联系起来。然后,借助直尺图,让学生把直尺上面的数读出来,帮助他们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通过小棒图和计数器的配合使用来教学数位和数的写法:先摆十几根小棒,再在计数器上面拨珠子,下面摆数字,并说说是怎样摆的,进而认识个位和十位,这样学生就能在初步认识数位的基础上掌握写法。要通过小棒图和计数器的配合使用,让学生初步认识数位概念,把读写数与数位概念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