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我们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转识成智,实现从“教学生一
课”到“教学生一生”的转变,通过读学、探学、玩学、写学四种“深度学习”方式(简称“四学”),努力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知识、
能力和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有责任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等。具体如下:
1、读学
读学,就是让学生学生学会读数学书,读数学课外书。在读书中学习数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阶段要读450本推荐读物,以构成学生学习的一个“巩固的大后方”,形成广泛的“智力背景”。他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
爱读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把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是最好的数学教育!
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买数学课外书,多读数学课外书,激发他们喜欢数学课外读物,要通过“数学童书”引领孩子走向“深度学习”,进而为他们的数学童年抹上亮丽的色彩。
首先,营造班级读书氛围,首先要老师做出榜样。养成读
书习惯就象刷牙洗脸一样,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与其天天反复跟他们讲道理,还不如老师自己坚持阅读,做出样子,这样就促使他逐渐养成了习惯。读书也
是一样。所以,我跟同学们讲自己小时候读数学课外书的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的兴趣从小时候到现在做老师,我对数学课外读物情有独钟。我总是利用节
假日,经常到书店选书、买书;现在有了网络,我更是亚马逊、当当网上的常客。至今,我的数学课外书从80年代到现在(当时一本书有的只有几毛钱),足足有
200多本,我还在班上“晒出”我收藏些数学童书。孩子模仿力强,经常看到数学老师是看数学课外书,一定会以为这玩艺儿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渐渐地,
他们也爱上阅读数学课外书了。
再次,采用多种奖励举措,确保孩子读书热情不减。
现在各种渠道的诱惑太多,孩子读书的热情的保持是一个需要用功去做的地方。为此,我采取的除了上面的编写小报、委任编辑或主编外等举措外,还奖励他们认真
的人去凉亭下读书,拍下他们美好的姿态;给家长发“奖励孩子买书通知单”(因为什么原因,可以奖励买书××元,有权自行选择购买数学课外读物的种类,家长
只能建议,不能干涉,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意识);鼓励孩子写数学课外书的“读后感”,并在班级小报上发表,并发给“稿费券”,可以兑换免做作业、免做单元
检测甚至免于参加期末考试等等。一系列的举措,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肯定,孩子们读书热情高涨,班级中课余时间吵吵闹闹的人少了,静静看书的人多了;家庭
中,“坐拥书城不读书”的现象也在逐步消失了。
再次,读书需要策略引领,才能让他们走向“深度数学阅读”。除了沿用我的小学 数学老师运用的“说一半,留一半”的策略外,我还注意引导他们在书上做记号,这也是我从一本名为《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中学到的。
我对孩子们说:在阅读数学课外书时,在每页页旁的空白处画下或写下它们,用以解释你对阅读内容的想法。以下是我推荐的符号,你还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符号,没有对错,只要对你自己有益就行。我推荐的符号是:
? 我的疑问
☆ 我的理解或灵感闪现
△ 关键词
好句,名言
同意,赞同,开心
不同意,不对
《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书中这样说:当你阅读时随心使用这些文本记录符号,即启动了
阅读的“元认知”,已经开始考虑“深度加工”,开始考虑发生更深层的联系,只有这样,更为复杂的学习也才会产生。总之,你标记得越多,将学到越多。我在课
堂上用通俗的话语,配以板书给孩子们讲这些,他们觉得“在标记中学习”,确实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