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460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汪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掌握难读字“削”“帚”的读音。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具体语言材料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4体会课文中人物外貌、语言对刻画人物特点所起到的作用,初步感受准确的外貌、语言描写对展现人物形象的好处。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扫路)谁来谈谈你对扫路这种工作有什么看法?
2、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3、是呀,就是这样一份在大家眼中既平凡又普通,而且又脏又累的工作,有这样的一位老人却在天天的做着,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板书:天游峰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生字:武夷山  颇有节奏  褪色  扫帚    瘦削  攀登  沏茶 炯炯有神      
指名领读。重点指导“削”“帚”的读音。 齐读。
(真好,你通过课前查字典,解决了多音字“削”的读音,查字典是我们以前就学会的一个方法,我们在预习时就要学会运用。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写人,也是要通过一件事来写。有事情就要有起因、经过、结果。那么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把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内容和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交流:字词掌握了,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写人的。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的句段,用“   ”画出,并思考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3、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交流: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指名)
●外貌描写
1、指名说,这是从——外貌这方面来写扫路人的。
   还有哪里也对老人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课件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2、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①很朴素、生活条件不优越。(你怎么从“褪色”就能看出他很朴素?)
  “褪色的衣服”“运动鞋”可见这套衣服他已经穿很长时间了。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说明了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②很健康、很勤劳、有精神。“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
   “精瘦”,说明身体结实,是长期扫路锻炼的结果。
  ③心地很善良
3、 小结:刚才同学们抓住的这些关键词,都非常准确地反映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
我们请两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段外貌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 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他为什么不像我们平时写作文那样,把外貌都放在一块写呢?而要分开写呢?这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
(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你很会读书的孩子,请坐)
●语言描写
1、过渡:那是什么让作者对这位老人有了崇敬之情,仔细打量了他啊?请同学们再来读读书。
(你是这样认为的。这是你的理解。还有谁来说说?)
(直接读语言的。你找到的是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我们都来看一看,谁来读一读?  指名)
(课件出示:第一句语言)
2、 同学们,在天游峰这样一座山峰上,每天做扫路的工作,到底累不累?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学生概括回答天游峰太高、太险等)(你是从哪个哪读出来的?)
(你关注到了天游峰,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对天游峰进行了描写?指名读。)
(为什么说老人在这样的一座山峰上每天做着扫路的工作是很累的,很不容易的呢?请你借助对天游峰的描写,来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或回答关于天游峰的语句。)(你是从哪读出来的?你能不能读读书上的句子?)
(你真会读书!你关注到了文中对天游峰的描写,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感受到了老人每天的工作是很累的。其他同学你也来借助文中对天游峰的描写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看法。)
3、  课件出示第2段、第7段(第7段最后一句不出示)相机板书:高  险
①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没有比它再险的了)
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
“银丝”(银丝是什么?比喻,石梯窄,说明天游峰的险)     
“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因为太细、太窄。所以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险)
② “终于”、“好不得意”
( 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对,你也找到了一个关键词语)
④“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数字写出了天游峰的高,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老人扫路累不累?)
⑤“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4、 课件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座险峰。这蜿蜒向上的石梯就像一根银丝从那个空中抛下来。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看着都让人胆战心惊,望而生畏)
5、 就是这样的一座又高又险的山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就是要在这样的山路上,上九百多级,下九百多级,一级一级的扫上去,再一级一级的扫下来,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你们说累不累?
6、 是啊,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太不容易了!
这两段话我请同学再来读一读,想象老人每天扫路的艰辛。 出示第2段、第7段
(指名2人)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扫路这项工作的艰辛。
7、 老人每天扫路这么辛苦,为什么他还要这样说呢?我们再来读读老人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第一句语言。(指名)
8、 这么艰难、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连声说“不累不累”呢?结合老人的这句话你来谈一谈。
(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很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反而是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一种享受。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板书:不累不累
9、(回答不上来,引导)这么辛苦,还能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去面对,这就是——
(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一种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板书:乐观开朗 )
10、 正是听了老人的这句话,作者才会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打量了他。
11、 文中还有几处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请你找一找。(指名读)
 (点击课件出示)后2句语言。
12、 从这两处语言的描写,你又能读懂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读,汇报)
(对生活、对自然、对工作、对这片大山的热爱,与不舍的人。)
13、 (课件出示)三句语言。
    这就是文中出现的三处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通过这三处准确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对工作、多生活充满着无限热爱的老人。
我们请三位同学再来读读老人的这三句话。 (3人)
  (这几位同学满含深情,读出了老人的乐观自信,内心的留恋之情,真好。)
14、 所以,当作者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话后,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时,老人朗声大笑说——齐读“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课件)
15、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作者对扫路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笑声不仅回荡在作者的心理,同时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四、小结写法,总结课文。
1、小结:同学们,写人的文章通常要抓住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那么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老人?(板书:外貌、语言)
2、对,这篇课文中的两处外貌描写,交代了老人劳动者的身份,暗示了老人工作的辛苦,让我们
看到了一位不怕吃苦、热爱工作、具有乐观生活态度的扫路老人。文中三处对老人语言的描写,
虽然只有三处,虽然简短,但却准确的刻画了一位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
自信的扫路老人,所以我们在平日写人的习作中,不仅要学会通过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也要
学会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来帮助我们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此写人值得我们效
法。
3、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指板书,师生)自信、乐观、开朗的老人,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老人,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选择了,并且热爱着,正是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
 
五、作业设计。
这样的普通劳动者还有很多,例如《泰山的挑山工》《峨眉山的铺路人》《森林的守夜人》……他们都对工作勤勤恳恳,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所有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课后推荐大家阅读:
1、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1、仿照课文写法,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和语言,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15天游峰   高   险
 
的                           自信  乐观  开朗
 褪 色     外貌
扫路人 
                                 不累不累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