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青岛太平路小学
本学期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学校发展规划,以“十三五”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为引领,以“生·动课程实践研究” 地深入推进落实为重点,坚持着眼于教师研究力和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不断发挥教科研的功能,服务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完善机制,做好课题管理
1.依据学校课题推进实施的需要,采取“子课题组教师合作联动”的研究模式,建立以生动课堂教学策略、读写结合策略、作业改革、师生关系、基于steam理念的学科整合、拓展必修课程实施、拓展选修课程实施等子课题研究团队,由干部分管引领,选拔优秀教师承担各课题组组长,根据教师学科及能力等特点进行分组,优化研究团队,完善研究评价,助力学校课题的深化研究。
2.加强学校各级立项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动态管理和常态指导,帮助承担课题教师分析、总结个人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引领教师明确下一阶段研究思路。继续充分利用多种平台,适时发布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课题组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教科研一体化,行动研究促提升
学校将采取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方式,通过“精准目标 生动课堂”系列研究(目标研究、读写策略研究、作业改革研究、师生关系研究等),将科研落脚点融入常态教学,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深入开展课题推进研讨,发掘研究亮点、反思存在问题、提升研究成果,让研究“落地”,切实促进教师研究力的提升。
三、深化“生·动”课程实践研究
基于“STEAM”理念的超学科整合研究。主要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以级部为单位的“超学科整合”,每级部确定一个学习主题,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学科知识与能力,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二是学科内的“项目学习”,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探索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四、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1.加强科研专题学习与实操性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外聘专家进行跟进指导,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改变、提升,并指导跟进教师认真撰写好课题实验日记、案例。
2.形成“课题月汇报制度”结合学科教研,鼓励并要求教师反思:思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等,并撰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做案例研究。
3.开辟“生·动课程”教师反思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让教师把平时点滴的积累凝成“豆腐块”与大家共享,通过分享碰撞,积累课题相关过程性材料,完善课题推进实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