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运,我有机会参加了2012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魅力校园合唱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有了新的触动。尤其是陈国权老师讲授的《合唱指挥技法》和张世嵘老师的《合唱团曲目的选择与排练》两门课程。
陈国权教授现任武汉音乐学院合唱团、武汉之声合唱团首席指挥,曾率全国多个合唱团赴奥地利、加拿大、法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参赛和演出。陈教授以他在指挥和合唱艺术上的精深造诣,亲身指导——《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送别》、《大江东去》、和俄罗斯民歌《三套车》、《雪球花》等艺术歌曲,并对每首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老师们在乐曲的演唱处理,指挥的手势、挥拍技巧、预示拍的起拍和音乐情感表达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讲座的过程中,陈教授用精炼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讲解,将大家引领到每首乐曲的情感世界当中,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对乐曲的内涵和精神表达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陈教授指出,在合唱训练和排练过程中应注意重要的三点:一是音准问题;二是相互交融的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以及音色上的高要求;三是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核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在演唱的过程中增进音乐的表现力。整场讲座,精彩纷呈,陈教授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幽默风趣的谈吐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风格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纷纷与陈国权教授进行了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并进行合影留念。
一个合唱老师能让学生的声音变的好听不容易,让学生佩服老师不容易,让学生之间团结的不分彼此更不容易。但所有这些的不容易都在张世嵘老师的团队里体现了。而且体现的那么鲜明、那么彻底。我想这都离不开他对合唱事业的执著,对孩子们无私的奉献。
在北京中关村三小进行的《2012中国魅力校园合唱高级研修班研讨会》上张世嵘老师结合该校合唱团的日常排练进行了题为《合唱团曲目的选择与排练》的讲座。一堂是结合中高年级的,一堂结合是中低年级的。在中高年级的排练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严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学生的习惯养成。在排练中学生们知道哪些是可以自由安排的,哪些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给人的感觉是团员训练有素。从发声练习开始,张老师的课就与众不同。他没有让孩子们演唱所谓的音阶练习,而是上来就给音程。而且是有旋律进行的音程,合唱团的三个声部同时进,第一个发音就看出了该团的基本功和水准。
第二堂课是该校中低年级的排练,张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给孩子们布置大的作品来演唱,而是锻炼孩子们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多声部的练习。在发声方法上采用的是喉头下移和打开下颌小孔的的办法,孩子们在发声练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的来采用放喉头或是打开下颌的辅助手段来完成,甚至可以随着音程的进行来随意的下蹲或是轻轻的左右摆动头部。学校的钢琴伴奏和指挥都是本校的音乐专职教师来担任,中关村三小的音乐老师基本功十分扎实,从钢琴伴奏的演奏上,可以看出。后来张老师也补充说这是他刚从华东师范大学引进来的老师,因为这名新教师在上学时就是学校合唱团中的一员,学的又是钢琴专业,所以在为合唱团伴奏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张世嵘老师只是在做日常的排练工作,演出时也是让一线的音乐老师来担当指挥的重任。合唱是坚持的艺术,没有那份心是无法达到目的。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收获太多,感受太多。我想我应该更加用心去经营合唱团才会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