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海伦凯勒
一、导入课题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在一岁半时就成了又聋又盲的人,她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但是——她是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就是——海伦·凯勒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3、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4、出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少年 中年 老年)
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走近人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A读准字间,认清字形. B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关于海伦凯勒的哪些事?(生病——跟沙利文老师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数——跟萨勒老师学会了说话——奉献)学法指导:用故事串联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2、检查生字词语。指读 齐读
3、交流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
(一)体会不幸,铺垫情感
1.海伦面对的是怎样不幸的命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板书: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3.你能想象“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给一个人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吗?
(1)请大家闭紧眼睛,捂紧耳朵,共同体验海伦那无声无色的世界。
(2)能告诉我你心里的感受吗?你能猜一猜海伦当时的心里怎么想?
4.短暂的体验就让你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感受。你能体会着海伦的处境和心情,齐读。
[出示: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5.海伦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出示资料: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6让我们体会着海伦悲愤欲绝的心情,再次齐读好这段话。
(二)、精读感悟,深入内心。
1、过渡:如此巨大的不幸非常人所能承受,海伦最终没有被不幸的命运打垮?
2、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3、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不屈不挠:曲,屈服。挠,弯曲,在逆境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4、默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海伦的“不屈不挠”,请用曲线画下来,并圈出让你感受特别深的词语,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5、交流出示句 指名读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海伦的不屈不挠?
(1)指名交流:抓住“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请说说你的感受)
(2)请大家关注“如饥似渴”这个词语,齐读。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你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感受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3)是哪一件事激起了海伦学习的渴望,使她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获取知识?联系第3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句子: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4)在水井房,沙利文老师教会了海伦“水”这个单词。在此之前,沙利文老师经常教海伦拼一些单词,(演示)海伦把手放在老师手上,感觉着一个个字母拼写出来的单词,这个时候她就依样画葫芦模仿老师的动作,觉得像做游戏一样,但她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也从来不能把这个单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直到这一刻,她才猛然醒悟——(生读: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 她心中——(引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5)师:海伦现在能看见了吗?能听见了吗?她之前面对的不还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吗?为什么现在她会有这样新奇的感觉?(她终于知道了世间万物原来都有各自的名称,她终于找到了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
(6)你能体会海伦此刻激动的心情吗?我希望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7)海伦说过:“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所以——
引读: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8)补充:盲文是由凸起的点子组成的拼音文字。盲人用手触摸点子的位置,以此识读文字。盲人的书写比我们也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9)由此可以想到,小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是难以想象的,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知识的精神也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10)同学们,“不分昼夜”说明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用心来感受一下小海伦?凯勒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请你们坐端正,闭上自己的眼睛(播放音声、教师语言提示)——
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此时的海伦已经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让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海伦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干什么?……同学们,你都看到了吗?
(10)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教师相机评价。
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一段文字读成一幅画面,这样,这段文字就会在你心中立起来、活起来。
(11)终于,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板书:学会用手指“说话”)看看这里的引号是什么作用?(特殊的含义,表示并非真的说话。用手指触摸盲文学到知识这样就可以与别人交流了!)
(12)正因为她不肯浪费一分一秒,不屈不饶像一块干燥的海棉允吸着知识的甘霖才让我们感动。能读出你的感动吗?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B海伦通过不屈的意志,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知识打开了她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知识就像一道彩虹,照亮了她内心的五彩世界。她从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中走出来了,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引读)
(1)海伦在用心感受着身边的世界,并用最动人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指名读:(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2)多么美的世界啊!是什么让海伦触摸到了这美丽的世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于是,生活再也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在她的面前铺展开来。
(3)指导读:要用心感受,因为幸福的感受要慢慢体验,通过你的声音还有你的表情表达出来吧。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海伦的这个美丽世界。生齐读(我常常----)
C过渡:用手指“说话”已属不易,但海伦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会了真正意义上的说话。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6、7自然段。(同桌相互讨论完成)
课件出示:1、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
2、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3、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品味词语:从这里能够看出什么?生回答
(2)从哪几个词语能够看出海伦凯勒的学习的艰辛以及刻苦?
(3)师生接读:面对如此艰难的学习方法,海伦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着,一遍,两遍,三遍,尽管练得口干舌燥,她仍然——练习,练习,练习……;喉咙沙哑了,疼痛难忍,她仍然——练习,练习,练习……;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读了几个小时,头昏脑涨,她仍然——练习,练习,练习……
(4)师: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海伦却说——(引读:为使我的伙伴——)
(5)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的努力最终有了结果,是什么?快速浏览第七自然段理解。
生:①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
②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海伦终于成功,此时的海伦是多么的兴奋和激动啊。谁来读读海伦喊的这句话?
出示:“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四、用心灵与自己对话。
1那个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小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现在,她说所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正因为她不屈不挠!最终,她取得了成功,学会了说话!我们真为小海伦?凯勒感到高兴和自豪!
2你能用成语或名言来概括一下海伦?凯勒的优秀品质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3师总结: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可是她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同学们,你难道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拿起你的笔,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交流)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海伦文章中那些感动世界的文字。(生读,音乐渐起)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师:这些流露真情的文字终将成为我们指路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2、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为大家推荐几本,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去读的。
出示书籍封面: 《我生活的故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对于一个生活在无边无际黑暗中的女孩,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做些什么呢?海伦生活的故事是否会继续让我们感动呢?也许我们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课后请大家去选择一本读一读!
3、课的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指着海伦图片,并引读)
让我们记住一种精神 / 不屈不挠 /战胜命运的精神 / 请记住她的名字——海伦·凯勒。
让我们记住一种品格/ 热爱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 请记住她的名字——海伦·凯勒。
让我们记住一个人/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 请记住她的名字——海伦·凯勒。
板书设计:
不幸
9、海伦·凯勒 不屈不挠
爱心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关注形式,注意方法。
语文老师读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涵,更要关注课文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篇课文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盲文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课上我让孩子读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为这个才六七岁的小女孩心疼。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的原意来体会,她的学习就像“海绵吸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三、解读文本,适度拓展。
文本是花,拓展是叶。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将文本的内涵变得丰富,让学生思考得更远。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有很多和课文相应的情节,比如说水的启发、学习盲文时的艰辛、学习说话时的专注、回家前的心里独白等等。我是不是将它们全部引进课堂?不,我做出了选择,学习说话和学写盲文可以通过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体会出,水的启发可以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感受到,而回家前的心里独白,文中没有,让孩子读一读,就更能走进小海伦的内心,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海伦一路走到现在,除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爱,家人对她的爱,她对家人的爱等等。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填空说话太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影响了孩子自由表达的情绪,导致了精彩生成的降低。还是那句老话: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