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送他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悟到自性的般若。
他心怀喜悦走回住处,看到自己的茅草屋被小偷洗劫,小偷从中未找到任何财物。正当小偷离去时,在门口遇到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中。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时,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望我,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夜凉了,你带件衣服走吧!”说着把自己的衣服给小偷披在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远去的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中,不禁咸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后,赤身在茅屋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摸中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衣服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自语:“我终于送给他一轮明月。”
这位禅师身上就具有仁慈的品格。什么是仁慈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不简单啊。先说仁。仁的的思想来自孔子的儒家思想。他说:“仁者爱人”就是要我们大家要尊重别人,与大家好好相处,宽恕伤害过我们的人,就是故事里的老禅师那样,即便对方是个小偷,他还是宽恕了他,并把自己的袍子送给他。把小偷也当作一个人来尊重。
慈的思想来自佛家。佛陀教育人们要爱别人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看到别人的苦难要能够怜悯他,然后想办法帮助他。就像故事里的老禅师想到了小偷的生活一定很艰苦,所以要帮助他,最终才能感化小偷,让他改邪归正。
所以,仁慈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尊重他人,热爱生命,怜悯困苦,播撒快乐,并且懂得宽恕。
大家看“仁慈”还真是大有来头,但是要做到“仁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大家每个人的身体里着一颗仁慈之心。所以,拥有仁慈的品格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发现。只要你们爱自己的亲人,懂得尊敬他人,曾经原谅过伤害你的人,曾经默默的帮助过别人,曾经为别人的苦难而留下眼泪,照顾过孤独的小猫。那么你就拥有了仁慈的品格。
(文章提供嘉峪关学校滕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