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蕴含情感: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获取知识:1. 感受附点八分音符,并能在歌曲中准确滴把握和演唱。
2. 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3. 指导学生为歌曲进行简单的和声演唱。
4. 能用竖笛为歌曲进行简单的和声伴奏。
提升能力:1.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演唱。
2.在聆听和和声伴唱的基础上,是学生对和声演唱的能力得以提高和训练。
教学重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
2、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
1、在歌唱中准确的把握附点八分节奏。
2、用欢快、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师生问好。
二、组织教学
1、 新课导入:
1) 猜谜语:
师: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从一个谜语开始,请看大屏幕.
两脚弯弯细又长,
一张嘴巴明晃晃,
不吃米面不吃菜,
单吃布匹和纸张。 谜底(剪刀)
师:看,这是一把漂亮的剪刀,想知道世界上第一把剪刀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
生:想。
师:老师告诉你,是埃及人发明创造了剪刀。
2、我们一起来打一下节奏。
师:剪刀不仅可以剪东西,而且还可以剪出节奏,请看下面这两个节奏,你会打吗?
师:a、双手拍打节奏2/4
b、注意我的强弱变化,2/4
c、学习附点音符,注意节奏时值得变化?2/4
d、来一个难一点的,注意听2/4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打节奏吧。
师:在刚才的这4条节奏中哪一条节奏最具有跳跃感,我们再来做第四条的节奏练习。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跳跃感很强的歌曲,而且还会用到剪刀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音乐吧。
三、课题延伸(领略澳大利亚风景)
师:说起剪刀啊!它的作用可大啦!现在我们就要到澳大利亚去领略异国风情,看看剪刀在那个国家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出示美羊羊、喜羊羊、剪羊毛的挂图)引出课题————剪羊毛。
1、介绍国旗: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澳大利亚的国旗,国旗呈长方形,颜色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国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请看大屏幕)生:大声朗读。
2、介绍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3、介绍澳大利亚考拉: 怀里抱着的是桉树。考拉喜欢用它们特别尖锐的爪子来爬桉树。它们几乎完全以桉树叶子和树皮为食。
4、介绍澳大利亚绵羊:其中澳大利亚还有个动物是最多的,知道是什么吗?
生:绵羊。
师:对,澳大利亚是绵羊最多的国家。
师:那有谁知道剪刀在澳大利亚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生:(剪羊毛)
四、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被你们想到了,我们这节课就要来学习《剪羊毛》这首歌。
2、介绍歌曲、感受歌曲:
师: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工作,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澳大利亚草原的美景来听听这首《剪羊毛》的旋律,
3、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是愉快、活泼地还是悲伤、深沉的?
生:愉快、活泼地。
4、师: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指挥吧。
生: 随音乐指挥,教师带领在两段不同的地方动作有所表示。
师: 从刚才的指挥中,你能感受出这首歌曲分为几部分吗 ?
生:二部分。
5、分段学习歌曲
A段:
1.教师演唱,请同学们感受这段的节奏和情绪的特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使第一段歌曲跳跃感很强。
3. 个别同学读,解决附点节奏后引导学生跟着轻快地音乐把歌词有感情的读一读。(接读游戏)
4.唱一唱第一段
5.处理歌曲:附点节奏和休止符的运用。
6.情感的处理:这段表现了劳动者的喜悦心情。
7.再唱一唱。
B段:
1. 教师演唱,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找出与第一段相同的乐句。
2. 引导学生说出情绪的优美和最后一句的相同。
3. 请同学跟琴轻声演唱。(教师指导高音区的演唱)
4. 接唱练习,教师前两句,学生后两句。
5. 教师进行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想想,剪羊毛的时候需不需要太大的力气?
生:不需要。
师:对了,绵羊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轻轻来帮它剪,就好像我们要轻轻地来唱一样好吗?我们再试一次,
生: 轻声地演唱第二段。
师: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和声训练
1.放梦之旅演唱的《剪羊毛》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不同点或者有什么特色?
生:听到了男女生合唱,而且有“咔嚓“的伴唱。
2.引导学生也试着家“咔嚓“的简单的进行二声部训练。
六.竖笛训练
1.师:“我们除了用我们的歌声进行和声的伴奏,还可以用什么来为歌曲伴奏呢?”听听老师是怎样做的?
2.教师随音乐吹奏竖笛。
3.引导学生进行竖笛练习:三步走:1.唱谱2.默奏3.吹奏
4.随琴进行属地吹奏。
5.小结:在同学们的和声和属地演奏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能够在《剪羊毛》歌曲中有自己对歌曲情绪的表达方式。可能你们还有其它的表演手段,比如舞蹈表演或者用其他的乐器演奏。你们知道吗?我国有一位民族歌唱家也用她美妙的歌声来演绎了这首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七.升华欣赏
1.播放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的精彩演唱。
师生同谈感受——当全世界的人民听到了这首家喻户晓得澳大利亚歌曲后,大家都很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澳大利亚的民歌,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对劳动的态度和意义,是没一个人在劳动时获取的辛勤中的喜悦心情,这种精神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将来都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来赢得自己的那一份精彩!
八.下课
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歌曲《剪羊毛》属于表现领域中的歌唱课。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以节奏游戏为主线,通过视、听、唱、奏,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准确地演唱、演奏能力综合艺术表演能力。
1、设计“听——模仿——辨析——掌握”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解决教学中的附点四分节奏的重难点。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正确掌握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做音乐小游戏:听听辨辨(课件)。通过由易到难进行节奏练习。介绍附点八分节奏以及通过旋律分析、对比它与八分节奏的不同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附点八分节奏的特点。选择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难点旋律进行分析、教唱,为后面学习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铺垫。
2视——对异国风情和歌曲基本情况的了解:
学生对外国歌曲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我搜集了许多有关澳大利亚的风情的图片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感受,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
3.听,唱——歌曲的初步学习:
(1).在前面节奏练习的环节中,我将难点的附点八分音符已经提炼并进行了解决。所以在歌曲学习的时候相对难度就降低了很多。我让学生通过动作和指挥的表现将歌曲分为了2部分,并分别进行学习和=演唱和处理。在情感上的处理通过启发学生对绵羊的爱来表现。
(2).和声处理部分:
本着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引导学生聆听不同演唱者对歌曲的处理,使他们发现在演唱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和声创作的演绎,为歌曲增添没得声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手就能够得到的创作,来激发学生将来在音乐方面的喜爱和学习。
4.奏——竖笛伴奏
通过和声的训练和演绎,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丰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属地的吹奏。在吹奏中,我选择了根据歌曲情绪特点的吐音和连音的吹奏两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应该是难易程度刚刚好,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保持住。
5.演——肢体和表情的表演
我再次把眼光放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在这里我们一起欣赏了我国的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剪羊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来表现歌曲。
通过以上环节,使学生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学会歌曲。
当然,我在教学和思考中也感到有些地方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决附点四分节奏时,大家觉得我用的时间过长。由于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在时间上用的比较多,在今后要将在如何学习的更有效这方面在进行研究和实施。 面的学习。
总之,我还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