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作者:刘桐 学校:青岛市朝城路小学 年级:四年级一班
指导教师:魏锦婷
在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星期三的战争》,这个书名就很有意思,刚刚看到时我还想:老师怎么让我们看一本打仗的书?又想:什么样的战争只有在星期三才有?于是我带着好奇打开了这本书。
《星期三的战争》讲述了七年级学生霍林·胡佛在一个学年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霍林·胡佛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他觉得自己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被贝克夫人恨上了,而且在每个星期三的下午,作为班里唯一一名基督徒,霍林不得不与严肃的贝克夫人一起呆在教室里。不苟言笑的贝克夫人“罚”他清理黑板擦,打扫教室,整理大老鼠笼子......在种种手段都宣告失败后,贝克夫人使出了最厉害的一招——让霍林阅读他认为很没有意思的莎士比亚作品,于是一场“战争”在两个人之间慢慢的展开。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霍林和贝克夫人的交流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他们的关系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他们从刚开始的互相不喜欢,到慢慢的学会理解对方,学会互相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姿态和对方相处,发现对方的优点,到最后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看完这本书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和我的同位。我的同位是个性格活泼泼的女孩,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我们刚开始做同位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会闹点小别扭,一般都是她在发脾气,因为她总是在课堂上不停地向我借这个、借那个,有时候我忙着做题就说:“你等会儿。”她就不高兴了。有时候她明明有钢笔还向我借,我不耐烦的问她:“你不是有钢笔吗?为什么还要问我借?”她把头一扭又不跟我说话了。有一天在聊天的时候同位跟我说她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家里还有一个小妹妹,她觉得家里的大人都只关心妹妹不关心她,她很想爸爸妈妈。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很同情她,慢慢的就不觉得她烦人了,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间的时候一起玩耍、放学的时候一起回家,渐渐的成了好朋友。
人和人之间要想成为朋友,一定要学会理解对方,只有真心的对待别人、真诚的关心、理解对方,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