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为什么在本应该幸福的童年,大多数孩子却往往繁忙而不充实,辛苦而不幸福?这是因为家长在给孩子树立奋斗目标的同时,并没有教会他们获取持久成就感的能力,这导致孩子花费大量时光所做出的努力变得无效。
在学生阶段便教会孩子掌握主动获取幸福的能力,可使其更加快乐、自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与挑战,在未来从事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并且获得成功。
在《幸福的孩子会成功》一书中,韩国前教育部部长、韩国教育界鸿儒文龙鳞将风靡世界的幸福学引入儿童教育领域。他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深厚的经验,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儿童幸福成长全书。
具体而言,作者倡导家长在让孩子追求未来成功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当下的幸福,他归纳出了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并介绍了如何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开发他们珍贵的潜能。书的最后则提供了方便父母和孩子一起反思与进步的幸福实践项目,帮助全家人一起获得积极的幸福观。
内容节选:
培养孩子积极态度的特殊称赞法
称赞是能够让孩子产生主动积极行为的一种媒介。但无条件的称赞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培养孩子养成积极态度的称赞和普通的称赞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称赞必须从小事开始。在反复进行小小的称赞后,孩子的大脑中就会像习惯一样开始形成积极的态度。当孩子能够遵守约定,或是有了一些平凡的成就,抑或是孩子认真完成了父母交待的课题时,不要忘记对他们说出鼓励的话语。积极的态度就是在这些小小的鼓励与称赞的基础上慢慢成长起来的。
第二,称赞要尽可能具体一些。用“很乖,很漂亮”这样抽象的话语称赞孩子的时候,孩子不明白父母究竟对他们的什么行动有所期待,也无法养成积极的习惯和思考方式。因为他们无法正确理解自己获得称赞的理由,反而有可能陷入混乱的状态中。
第三,比起最终结果,要把实现结果前的努力过程看得更重要。换句话来说比起称赞成果,不如称赞行为本身。孩子并不是完美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和自己的意志无关的不怎么理想的结果。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希望去尝试的意愿。
第四,称赞必须保持一贯性。如果在做某种举动的时候受到称赞的话,孩子会再次做出这种举动。但今天获得称赞的举动在明天没有获得称赞的话,孩子就会立刻丧失意志。称赞和批评都要保持一贯明确的标准并予以施行,这样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
最后,尽可能不要说不切实际的虚伪称赞。如果孩子的行为是切实又优秀的,可父母却做出了虚伪称赞的话,孩子反而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心中要有脚踏实地的想法,并付诸实际行动。
推动孩子进入主动投入状态
比起被动投入,主动投入的效果更明显。当一个人自发选择投入的时候,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快的。此外主动投入因为会带来幸福的感受也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所以会让人有更强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