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扫除结束了,我们的教室变得一尘不染。
“丁零——丁零——丁零——”学生们踩着铃声陆续走进教室。
“我的桌子放反了!”李力叫道。
“咦,我的桌子怎么也摆反了?”王进一脸问号地看着我。
“我怎么放书包呀!”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张琴也出了声。
……
此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桌子反向问题。原来,我们的教室将要在明天成为考场,桌椅必须全部反向摆放,为了放学后布置考场方便,我和几个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就把桌椅掉了个儿。
现在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将错就错”吧。我要求学生回到各自的座位,面向教室后的黑板就座。这下原先的最后一排现在变成了“第一排”,我也走下讲台,来到后面的黑板前,开始了我的语文课。
这节课上得出奇的顺利,学生们听得认真,发言踊跃,前几排(原告的后几排)的学生尤为投入,下课后,我走到这节课坐在第一排的一个上课时常做小动作的学生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节课你表现得很出色,还要加油啊!”这个学生一听,腆腆地笑了:“老师,这可是我第一次坐在前面上课呢!”听了他的话,我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学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开始留意学生们对座次的感受。坐在前几排和中间的学生,因为老师的目光经常注视他们,提问时也常在他们身边,而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因此他们上课较认真,能积极发言,对学习有信心。与之相反,坐在后几排的学生因为老师的目光很少能扫视到他们,再加上老师质疑解答时总是被前面的学生包围着,很少走到后面,则认为老师不重视他们,因而也就放松了自己,不认真听课,作小动作。时间长了,成绩上不了,对学习也缺乏信心。有个坐在后面的学生甚至戏称:“老师往后排走就意味着有人要挨批了。”看来,我们已经在有意无意间伤了这些坐在后几排的,尤其是因成绩差而被排在后面的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