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仁的故事”全国小学生优秀短文、绘画大赛青岛市活动启动仪式

发表时间:2011-10-09阅读次数:473
“分享仁的故事”全国小学生优秀短文、绘画大赛青岛市活动启动仪式
领导致辞
(2011年9月19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汇聚在美丽的嘉峪关学校,举办“分享仁的故事”全国小学生优秀短文、绘画大赛青岛市活动启动仪式。众所周知,“仁”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其最初涵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随着历史的进步,“仁”所涵盖的道德意义逐渐丰富起来。今天,发掘仁爱道德的历史价值,对于培养新一代的优秀道德,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礼仪之邦,“仁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重视和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提出着眼个体的“学会生存”而发展为“学会关心”,并把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口号,其主旨正是在于加强仁爱教育,希望人们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等等。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如果学校教育不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那么培养的人即使再聪明,再能干,智力再发达,也只能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中国传统“仁爱”,是伦理道德的总纲,包含着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正义等多种要素。青岛嘉峪关学校近年来实施的“善的教育”就是仁爱教育的有效尝试,嘉峪关学校通过“居善地”、“怀善心”、“话善言”、“养善习”、“蓄善力”、“行善事”六大建设工程,打造出“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康乐校园”和“和谐校园”,“善的教育”这一特色品牌,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今天,我们在嘉峪关学校共同分享“仁”的故事,关注仁爱教育,感到特别亲切。相信今天的启动仪式,无论对于嘉峪关学校“善的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还是对于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最后,预祝启动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