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王振宇先生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本书有多篇不同主题的文章组成,从每一篇文章中领略到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钟爱和对理性的挚爱,每一篇文章都给人深刻的启发。
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尊重儿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那么如何因材施教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不同的特点,尤其是顽童,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赏识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人格。一份关爱就是一个世界,一份鼓励就是一个未来。任何教育者和家长都不能对他们丧失信心。因而,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当教师的首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他的个性特征、具有他自己的志向和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去热爱、尊重、欣赏、善待他们、激发他们,才会主动的、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的“爱与受尊重” 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迸发出强劲动力去自我实现,就会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他们也将会对自己的发展变得更自觉、更积极、更主动。
二、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然就成为教师评价的指向和归宿。所以教师要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不同学生取得不同的成功时要用不同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白;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独特个性,教师要善于表示由衷地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尤其对学习暂有困难的同学,也要细心地分析其可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思维,鼓励其大胆表达和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其发言,真诚地陪同其进步,精心保护其每一个进步的足迹,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学生的强大支点。
在批改作业时,给不同学生不同的批语。让每个学生几乎是伴着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进步、发展、成长起来的。人们都说: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往后的学习产生更大更浓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针对性指导,凸显因材施教的魅力。
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和答案的不惟一,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不同需求。所谓数学开放题,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惟一或解题策略不惟一的数学题。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能让学生在自已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才能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充满爱,让爱的阳光充满学生的心间,选择合适的教育,让数学种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