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新兴媒体正以其自由、开放、互动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与之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
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信息表明,有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等内容的电邮或电子贺卡,青少年群体正成为网络低俗信息侵袭的‘重灾区’”。在政协会议上,来自共青团界别的委员们就通过数据揭露了青少年们正在遭受的新兴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呼吁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管理,力避网络等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种种数据表明,新兴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而且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不对其因势利导,就可能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所以研究和分析新兴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对策,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新兴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积极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兴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积极因素是主要方面。对“你认为新兴媒体的导向作用”问题,青少年的回答是“积极的”。新兴媒体主管部门也认为,新兴媒体的内容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观察视角,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世界和国情的了解。与传统媒体“定时、定量、定角度”相比,新兴媒体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无限量、多角度”地遨游大千世界,既可鸟瞰全球、亦可细品热点,使青少年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现实。因特网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通过新兴媒体,青少年看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了解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更加真实客观地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情。经调查,我校的青少年经常浏览国际新闻、异国风情等内容,浏览新闻时事、社会生活等信息。
2、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利于青少年自主学习。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具海量性、储备性,更方便检索,更能体现受众的主体性。新兴媒体提供了一个丰富、立体、多元的知识海洋,它把科学、教育、文化等信息提交给青少年检索、查询和运用。海量知识和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少年多样性学习需求,有力促进了青少年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老师经常布置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对等的交流平台,有利于青少年现代人格的养成。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鲜明的即时交互性,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正如某外国专家所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借助新兴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和其他人就任何信息进行对等的交流,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使交流更加便捷、更加充分。这种平等的话语权有利于青少年养成祟尚民主和竞争、尊重法制和科学的现代人格,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的一些青年老师建立了班级网易通讯录,QQ群等,和学生及家长平等交流、及时沟通,搭建了便利的平台。
4、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有利于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原始性、直接性和复杂性。青少年的思想成熟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历练,新兴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演练场,他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锻炼明辨是非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新兴媒体的锻炼,学生有了较好的甄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当问及
“你对哪些信息比较信任”的问题,大多数青少年的回答是“官方网站”,而且很多学生知道网上有很多虚假信息。
5、新兴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交往途径,有利于青少年课余生活的丰富充实。新兴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空间和强大便捷的通讯联络功能。有学者把拥有了新兴媒体的21世纪称为“娱乐新世纪”,在谈到新兴媒体对交往方式的革命时称,网上空间的虚拟性,免除了交往者的奔波之苦;网上空间开放性、交互性和覆盖的广袤性为人们更大范围里交友、择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上交友可以匿名进入,使交际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新兴媒体成为宣泄的空间、娱乐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问及
“你课余休闲、娱乐、放松的方式和途径”时,近一半的青少年的选择上网。
二、新兴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消极影响
新兴媒体是舶来品,是近些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在政府还来不及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之时,新兴媒体已带着西方文化的泥沙席卷而来,加之其诞生、发展之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期,因而出现盲目逐利、无序发展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这些都会导致新兴媒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从而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兴媒体内容的多元性,使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受到削弱。新兴媒体体现和传播着多种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纷繁复杂,鱼龙混杂,有时会遮蔽真理的光芒,使青少年茫然失向,状况令人担忧。
2、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和便捷,使西方消极文化对青少年的渗透加剧。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便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西方文化不加过滤地直接呈现在青少年眼前,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带来冲击,使西方一些腐朽的、没落的消极文化对青少年进行了侵蚀。我校教师普遍感觉在过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时比过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发送和接到的短信多;更加令人担心的是网络上泛滥的黄色图片信息视频、网络一夜情等不良内容。
3、新兴媒体的快餐文化,诱惑着青少年偏离正确的认知轨道。新兴媒体受到利益驱使,总是不厌其烦地推出迎合人们惰性心理的、肤浅的信息载体,只求庞杂而回避深刻,导致青少年求知过程的“快餐化”,形成“知道多了、知识少了”的浮躁求知心态。座谈过程中,教师们对新兴媒体导致青少年中科学探究的精神、潜心钻研的意识明显下降的现象深表忧虑。
4、新兴媒体的虚拟宣泄空间,易导致青少年行为方式与社会理性日渐偏离。新兴媒体有着广袤的空间和博大的包容性,每一个人均可在其中自由驰骋,喜怒哀乐、笑骂哭颂随心所欲,对于尚未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青少年来说,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放纵了人性的弱点,膨胀了极端的自我,淡化了应负的责任。虚拟空间制造的梦幻般的理想境地,也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逃避现实的不良倾向,表现为异化的双重人格和对网络的沉迷。
5、新兴媒体的非正式组织,易导致青少年群体极端思想膨胀。新兴媒体中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或话题等,而且随机结成了许多群众性的非正式组织,如网络社区、固定聊天室、QQ群、专题论坛等。这些组织虽无正式机构,亦无严格规章,但因其来去自由和志趣相投等因素得到了成员的高度认同,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些组织收放自如、聚散无形,看不见、摸不着,行为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往往会一呼百应。在走访中发现有意无意地参加这些非正式组织的青少年为数不少。但这些组织有很大的盲动性,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年轻更容易冲动、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从而诱发群体事件。这种无形却有能量的非正式组织,若掌控不力会成为破坏和谐稳定局面的巨大隐患。
三、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其更好发挥对青少年思想积极引导作用的建议和对策
新兴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是巨大的。新兴媒体怎样发展,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为此,就进一步加强新兴媒体管理、更好发挥其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作用,提几点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1、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引导新兴媒体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新兴媒体的内容属于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有鲜明的阶级属性的,在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基础上,必须反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的“喉舌”。有学者指出:“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它的新闻产品不应只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担当起社会的了望者、守望者的责任,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道德,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文化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兼顾其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兴媒体持续健康发展,使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义利双收,低俗消极的文化产品无立足之地,在新兴媒体产业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关键环节。新兴媒体作用发挥得好坏,关键在于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使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传播先进文化。第二,要提高其业务能力。有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制作出内容健康、品位高雅、大众喜欢的作品。第三,要提高其自律意识。要引导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提高传播弘扬主旋律的自觉性,还要引导其“洁身自好”、“慎行慎独”。新兴媒体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从业者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精神,往往会把传媒当作乐此不疲的圈钱游戏,把媒体创造价值当作创造钞票,用经济理性去衡量具有人文性、社会性的传媒产品。这自然会扭曲其心态,使其放弃一贯的职业操守。第四,要尽快推行准入和考评制度。只有具有相应资质才可上岗工作,出现明显失误或错误要离开媒体工作岗位。
3、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扶持新兴媒体文化中的原创作品。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难点工作。当前充斥新兴媒体的是西方的文化作品,很少有反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青少年通过新兴媒体接受的是西方的价值观念,从而对其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其实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是人才辈出,这些都是新兴媒体文化内容的很好的素材,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精神去开发。我国在此领域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西方一些作品自然就失去了存活的土壤,例如手机彩铃业务,青少年下载和使用最多的是我们民族的歌曲。相信,若能以我们民族英雄人物、中华传统文化为素材开发出优秀的游戏软件、动漫作品,定会受到青少年的认可和欢迎,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占领中国乃至世界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更深远的流传,从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夺回这块被西方占领已久的青少年教育的阵地。
4、加快立法进程,为新兴媒体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证。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长效机制。相对于新兴媒体发展,立法工作远远滞后,已不足以“维持”新兴媒体的基本秩序。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已有法规与现实距离越来越大、其实效越来越小。以社会各界广泛赞同的“中小学周边200米内禁设网吧”为例,在网络未普及时尚有一定效果,也大大净化了校园周边的环境,但现在看来这条规定越发像“鸡肋”了。另一方面是法律的盲点越来越多,不法之徒钻的空子越来越大。如青少年反映较多的用论坛和博客进行人身攻击、垃圾短信和邮件的滋扰问题等等。制定有关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为青少年提供规范健康的新兴媒体环境,是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迫切的要求。
5、加强信息传播监审,掌握新兴媒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动向。这应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新的重点工作。首先对于不良短信和网上信息要及时掌握,畅通公众举报途径,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坚决查处不良信息的源头,把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二要选派有关人员经常深入聊天室、社区等,倾听青少年的真实声音,然后主动地、有策略地通过新兴媒体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第三要高度关注新兴媒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动向。培养兼职队伍作为政府在其中的触角,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极端行为和坏人煽动的苗头要及时处置。这是关乎和谐稳定的大事,要高度警惕,切不能掉以轻心。
6、办好政府门户网站,积极开展公益短信活动,使新兴媒体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团结群众的纽带、实施决策的渠道,展示形象的平台。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突破口和亮点工作。调查显示,青少年最信任的是政府网站,但登录的却很少,他们很欢迎公益性广告,但收到的却很少。因此政府应发现和捕捉这些有利因素,依靠信任度提高吸引力,率先垂范,成为其它新兴媒体的榜样。政府门户网站要在迅速及时更新内容、充实公众关注信息的同时,积极采用一些青少年和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政府网站的亲和力;要充分发挥专家及权威人士的作用,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编发他们对重大事件、政策、热点问题的精辟论述,给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众一个方向性引领,使他们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做出正确选择。我国手机拥有量已达5亿,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积极主动播发公益短信,创立民众短信接收平台。如此,在有力促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定会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必将成为政府的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