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的第一节课堂上,我告诉孩子这周的周末是母亲节,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了本周每天要为母亲做的事情,今晚浏览到一位家长收到女儿亲手做的贺卡,很受感动。
和孩子们用一周的事情做一件事,至少得到了一点反馈,但完全不是我期待的结果,我想的是家长们会晒晒自己的幸福,结果只收一个。是孩子们没有去做?是家长们不善于表达?还是我没有和家长建立一种交流的有效通道?还是家长眼里只有成绩?
如果说母亲节的事情我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六一的筹备却收到了超出预期。今天我班三位同学的“环保时装秀”都是选了自己身边的小资源进行设计,作出的时装贴近孩子的生活,有的用了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有的用了不同颜色的尼龙绳,有的用了牛奶绳索做吊带,期待整个年级有更新的成果,更期待孩子和家长能够释放家庭的精彩!
以上两个事例引发了我的深思,学校如何有效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一、搭建一个舞台。
六一演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家长和孩子们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设计的活动是学生和家长都感兴趣的事,家长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再加上活动的围绕一个主题“环保”,要求所穿的衣服不能是买来的,必须要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做,家长和孩子就会进行思考,做什么?选取什么材料?做的过程中也是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边做边想象舞台效果会怎么,尤其其中一个孩子还未等到时装成形,就迫不及待的要穿上试一试。
二、设计一个活动。
教育的现状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处于教育状态中人的焦灼状态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加班加点加辅导,少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牺牲了快乐的童年。如今孩子们缺的是什么?也就是教育缺少的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缺少的是学校、家庭、孩子共同应该做的是都认可的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要有学生、家庭和老师共同的参与兴趣。避免形成攀比和投机取巧。如:为父母尽孝、设计时装。
三、选择一个主题。
一个有意义活动的开展是有目的的,突出意义所在就应该定下一个主题。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有的主题适合所有的年级和学生,如为父母尽孝。有的主题则只是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如:学习系鞋带、系红领巾等。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要紧跟时代的要求, 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