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7-05-31 阅读次数:327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会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宗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是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这就使学生能在众多复杂的数学问题上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来。据我的体会,学生认识到这点以后,就不再把这些问题孤立起来对待,一个个去死记硬背,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找出解题的思想方法。抓住联系,学习转化思维方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
  一:“转化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新问题经过转化都可归结为我们已经了解的问题去解决。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就能归为一个较容易研究的问题。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对于解决新问题是大有益处的。如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下面这道题的小黑板:把这一行的每个数都减9

 11 13 10 15 12 17 16 14 9 18得数分别填在下一行的方框里面。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

1)移动,全班口答。

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前移动(不按顺序),让全班口答。

3)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

4)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学生出示数字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某一知识、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如:如何“求解四个桃子分成一样多的两份,一份有几个?”教学中,由于课前学生准备了小棒、圆片等学具,自然大部分学生会利用学具进行直观的操作,也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除法进行计算:4 ÷ 2 2(个)……由于有了各具特色和不同层次的思考,在小组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且表达有理有据;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会心微笑,不同的想法自然引发了碰撞与共鸣。面对学生众多的方法,教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一点睛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解题方法,认识本质:无论是用学具分一分,还是画一画或算一算,都是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因此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通过这一凸显问题本质的交流,学生的数学思考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是十分有益的。

三:引导有序思考。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指导对比辨析。对比辨析可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题组对比,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教学用乘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安排这样的对比练习:(1)我们学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2)我们学校教学楼有4层,一共有20个教室。每层有多少个教室?首先,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仔细读题、分析,发现这两题讲的都是有关学校教室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条件是相同的,另外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之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第(1)题求的是教室的总数,每层5个,共4层,45的和,因此可以用乘法解决。而第(2)题求的是每层有几个教室,也就是20个教师平分做4分,因此用除法的方法解答。比较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每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吗?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对比和辨析,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会不断增强,解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而且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应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应用新思路、新方法,将数学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