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以“爱满天下”铸师魂--陶行知

发表时间:2017-11-14 阅读次数:347
 

有谁用爱满天下的旷达胸怀去兴学办教育?有,这个人就是陶行知。他那种潇洒豁达,透澈晶莹的风度,超尘绝俗的胸襟和那生龙活虎的精神,使他如一坐巍峨壮伟的高山,拥有深林大壑,蕴藏无尽,夕晖朝霭,气象万千。徜徉其中,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视野豁然开朗,因为在你的前面站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杰出教育家第一位的大师,指引着你去撷取其中的鲜花、绿草。

陶行知那刻苦而光辉的一生,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幼稚。初涉教坛的我总以为只要倾我所学,认真上好课就是一位好教师了。却不知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有一个充满爱的灵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师德)。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为人,以热爱作为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基点。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多维空间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他们生存的知识能力,更要教他们具有生存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人。然而为师先为人,正人先正己,只有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的灵魂,正确为人,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具有崇高的人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影响他人。纵观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我觉得他那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来源于他那种爱满天下的思想情怀。他有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的赤子之心。他对中国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早在3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头,他就高瞻远瞩地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正是由于这种对祖国深沉的爱才使他能在海外学成后毅然归国。正是由于他对对人民的爱、对教育的爱,才使他能辞去大学教授之职,脱去西装革履,毅然穿起布衣草鞋,投身乡村,创办平民教育。正是由于他对学生的爱,才使他能坦然面对母丧、妻病、儿散的家庭悲剧,义无返顾地投身于他的学校、他的学生。他对教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如痴如醉,以至于他面对困难能做到以苦为乐,乐而忘忧,最后竟乐此不倦了。正是他的这种撒遍天下都是爱,如火焰般温暖着、感染着人,如磁石般吸引着、连结着人,支撑着、照耀着他热忱而又光辉的一生,使他成为人民导师万世师表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就应该具有教师的胸怀,像陶行知那样,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播撒着爱,作一个真人。着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热爱祖国的赤胆忠心。这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我们的职业灵魂。只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具有了爱国情感,我们才会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才会为他的繁荣昌盛而自豪,才会为他的贫困落后而痛心;才会产生改造他的动力,才会为此付诸行动,把这种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激起学生的爱国心,极力他们更加勤奋学习,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其次,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有献身教育、敬业、乐业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昌盛,教育必须先兴盛,这就要求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育为教育而献身的教育忠臣,要求有一支稳定的教育队伍。从现代世界看,生产力正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知识、信息直接影响应用于生产过程,形成生产力,这一变化使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人们认识到,世界经济竞争说到底是民族人才素质的竞争。各国都很重视提高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提高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工作者(教师)的素质。所以,教师要站到时代的前列,忠于职守,敬业乐业,忘我劳动,默默奉献。不会因有人下海跳槽而见异思迁,见利忘义;不会因有人暴发而眼红情移,动摇心志。而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教书看成一件很愉快的事,把教育看成是一件高尚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

第三,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爱孩如命,爱才如命的思想,热爱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成才,并把这作为自己的职业情感。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就直接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纯真的、无私的爱,是期待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爱。这种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教育力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爱会如春天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使学生受到感化,得到教化,激起他们对教师的尊敬、爱戴和信赖,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当然,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这种爱并不是溺爱,而是以爱动其性,以严导其行,所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正说明教师需要。但也要符合科学的教学精神和教育美的尺度,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法,严而有效,严而得体,对学生一视同仁。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一种

第四,要学习陶行知先生那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师德,并把这作为自己的职业品格。

陶行知曾讲凡是我写的,也就是我所做的,也就是我所行的。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创办晓庄师范时,他摈弃了世俗所谓繁华富贵的招引,亲自站在人民大众中间来,终日短衣箬帽,赤脚草鞋,睡着泥地,吃着豆芽,和大家同生活,共甘苦,以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行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教育,都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甚至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起主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强烈,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是观念、品质、性格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服饰仪表等等,都将是学生学习、效仿或评说的内容、对象。因此,教师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德才学识体各方面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垂范,自我完善;而且要时时处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树起崇高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我们既要做学生的经师,又要做学生的人师,唯有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力量来铸造自己的师德灵魂,才能臻此完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