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7-10-30 阅读次数:419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特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学校中推进和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二十多年来,他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进了7000多间教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与校长、教师们一道研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日本学校现已迎来了一个大的转型期。目前日本的教育改革正向这种传统教育挑战。但是,它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一蹴而就的革命,而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如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所说:“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下面就我读了这本书后谈一些我的想法。

佐藤学教授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看来,注重对孩子“听”的训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一般课堂上的“听”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即:老师听学生(从上至下)、学生听老师(由下往上)、学生听学生(平级)。针对此,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首先,我认为,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案例:

有一堂讲述《猴子捞月》的课,讲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他的一种思想是认为这只猴子很傻,于是几乎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地用“不好”来回答教师“小猴子好不好?”的提问,惟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举手起来回答道:“小猴子好……”这时,只见那位教师走到学生的身旁,用鼓励、表扬的预期问他:“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小孩子就说:“小猴子怕月亮被水淹死,去救月亮,很善良,也很勇敢。”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带头鼓起了掌,并说:“这位小朋友也很勇敢,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而且说得也很棒,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所以教师首先要建立倾听的平台,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不管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情;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这样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其次,巧妙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个成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教师只能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巧妙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首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上。如果设计的思路既精辟简洁、新颖有趣,就一定会引导着时刻跟着自己一步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其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重难点上。课堂上,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思索。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注意倾听注意力的质量。

我曾经这样尝试过,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这样的角色体验,使得学生们能更加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竟,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再次,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可以这样尝试:(1)让学生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只要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就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还有,可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说”不是只给自己听,因此,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如,在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可以让另外的学生说说,“听了他的理解,你有什么感受?”“你来给他评价一下。”“你想对他说什么?”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最后,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为了增强学生倾听的意识,老师们开始将倾听作为评价内容,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当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课后,也可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打分。

佐藤学教授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们震撼与反思。课程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教育界面临更多更全面的挑战。既然是革命,就需要付出代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投身这场静悄悄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