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

发表时间:2017-11-14 阅读次数:280
 

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太社区中心健身房的走廊里,有个两岁的男孩突然大发脾气:他先是一下子趴到地下,紧接着是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大声地哭叫了起来,而且哭叫声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在他身旁,却一句话都不说,先是放下手里的包袱,然后蹲下来,再接着是坐下来,后来索性全身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在一起。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小心地绕开他们,尽量不去注意他们。母子两个旁若无人地趴在那里好半天。

最后,孩子脸上的愤怒慢慢消失,显露出平静,哭叫声变成了耳语,终于把哭红的小脸靠在地板上,他的母亲也同样把脸贴在地板上。孩子看母亲,母亲就看孩子。最后孩子站起来,母亲也站起来。母亲拿起丢下的包袱,向孩子伸出手来。孩子抓住了母亲的手。两人一起走过了长长的走廊。

到了停车场,母亲打开车门,把孩子放在儿童座上扣好,亲了一下他的额头。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安稳。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当母亲的居然没有说一句话。在一旁一直跟踪观察他们的人,简直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母亲鼓掌!

这位母亲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安慰孩子的话,但是却将孩子的情绪安抚好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母亲安抚了这个原本情绪不平静的孩子呢?“理解和接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将人从沮丧中救出来”,西方一个哲学家的名言在这里可以说是最好的答案。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被人理解之后,内心就会感到温暖。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通常容易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而当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内心就会感到委屈孤独,什么都不愿意说,甚至是刻意疏远别人。

成人如此,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在注重爱护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是否可以接受。就如文章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在孩子突然发脾气的时候,不是去指责他,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的心情渐渐平复,可以说,这就是那位母亲安抚孩子的力量。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深入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及时做出心理疏导,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