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学校治理,提升依法办学能力和水平。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自查学校章程、制度建设进展情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在自评中谋求新发展,特进行自评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107年6月,随着市南区教体局所属学校校长大调整,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对区域海商教育与学校德润校园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以及国家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在学校育人目标中落地的要求,学校确立了“润德启智 适切生长”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了育人目标,即有自信,能包容,会思考,乐合作,敢创新,勤实践。据此设计了“以海润德、以爱启智、适切课程、快乐生长”十六字实施途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加快了“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一目标的实现。
这一年,我校始终坚守德润品牌。德润校园品牌逐步发展为德润教育模式,德润管理,德润课堂,德润课程,德润评价体系,已初步构建,并形成了权责分明,多部门协调促进的良好态势。在课程育人中重点打造回归生活的德润校园礼仪课程;在全员育人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德润校园导师模式;在实践育人中全面构筑爱与尊重的德润校园文化氛围;在评价激励中推进“德润校园”德育一体化课程导向。
这一年,我校始终坚持打造“三新”,即新师资、新课程、新特色。在新师资方面,采用“三对接”的方式抓教师队建设。一是对接优质教育资源。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引入专家深入学校指导,搭建与全国知名学校、专家、学术会议的共同平台,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二是对接优质社会资源。邀请更多的法律、媒体、企业等人才与学校干部、党员、团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深入交流,开拓管理视野,树立重学习研究,重工作实效,重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对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邀请国外访学专家走进学校,与教师进行广泛沟通,不断提升教育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方面,学校将以素养教育为中心,结合学校的特点,架构了“适切课程”四级体系,让课程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抓手。
基础课程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基础,以校本化实施为途径,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夯实学生的共同基础,培养合格加优质、会思考的学生;特质课程是以学校特色课程和活动为载体,开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朝城特质课程,培养会思考、敢创新、勤实践的学生;特长课程是以学校社团和社会实践课程为主,为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有特长、主动快乐的发展,激发持久的学习力,培养有自信、乐合作的学生;特需课程是以满足特殊需要为责任,为随班就读、少数民族、特殊家庭、特困家庭等学生开设特需课程,提供特殊服务。为学有余力,特长突出的学生探索奇点计划,搭建更高的学习平台。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的全员导师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培养有自信、能包容、乐合作的学生。
在新特色方面,开启了“教师妈妈访千家”全覆盖家访活动,全体教师两人一组,工会、教导处制定学期家访课表,明确家访时间、地点、人员,全校集体备课,基于对学生成长全方位的了解,设计家访十问,在成就学生的基础上也帮助家长。给学生过集体生日,让教育温暖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举办社区欢乐节,让学校成为社区生活的载体和平台,让邻居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通过亲民教育,拉近师生间距离,拉近家校间距离,拉近学校周边邻里间距离,服务学生和家庭,服务社区,让幸福充盈每个人心田。
这一年,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依据《青岛市中小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狠抓常规教育,明晰常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流程,职责到人,提振全体教师精气神,以严格的管理真抓实干,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集体向心力。在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五年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年度目标。
二、存在问题及情况分析
一是本学年度达成度不高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目标达成度不高。规划中对于如何进行科学分组研究和实践,各班级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合理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建合磨合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落实不有效。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是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师队伍教育视野不够开阔,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一支高水平、高效能的骨干教师队伍示范引领。各教研组的团队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需要突破的困难。
目前,学校进入发展上升期,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在2018年经费预算中,学校深受经费不足所困,一些重点项目受到制约。另外,随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社团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人数比较多,校园场地拥挤,实在无法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三、改进措施。
1.深度开展启智课堂研究。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启智课堂构建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上下功夫,夯实学生双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合作与探究能力,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长效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优秀师德,鼓励教师发扬干事创业的精神,集中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之中。树立质量标准意识,夯实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加大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打造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大力表彰优秀和先进典型,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比学赶帮的氛围,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3.加强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精打细算过好朝城的日子,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学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学校的场地设施,让每一块场地都发挥最大效能。在此基础上,争取教体局的支持和帮助,在保证基础项目经费统一标准的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学校的发展现状和经费需求,给予必要的政策性倾斜,助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