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朝城路小学将劳动教育重新定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除制定《青岛朝城路小学劳动课课程内容安排》常规课堂教学规划外,还提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新主张,即:热爱劳动,快乐劳动,尊重劳动,学会自主,同时也制定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管理策略,即:螺旋进阶式——step1:劳动很重要 ,step2:劳动很有趣,step3:劳动最美丽,step4劳动受尊重,step5劳动获自主,劳动教育过程由认识到行动,呈现出螺旋上升,综合交叉的特点。
一、制定教育目标,明确实施方向
学校制定劳动教育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庭和社区能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和集体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劳动。
2.五育并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体验,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亟需拓展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并实施社区挂牌劳动实践服务,建立学校评价、社区评价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二.构建实施框架,达成目标落实
(一)大框架+小组织 打造劳动教育新固态
框架的建设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学校从管理、目标入手自上而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凸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建立合作 劳动教育重管理
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的协同管理布局,由校长室垂直领导各部门,由德育处牵头,教导处、总务处协同管理的布局。
2.目标体系入手劳动教育赋权重
学校从育人目标入手,赋予劳动教育权重,学校重置育人目标,纳入劳动教育内容,结合《市南区中小学生劳动成长指南》,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制定了劳动教育的细目表,形成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框架。
3.家校联手 劳动教育无边界
劳动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包括利用全员育人导师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小组作为学校最小的组织细胞是家校连接的实体,通过这一实体来落实劳动教育可以形成劳动教育的网络覆盖全员。利用这种组织架构,学校明确了教师导师、家长导师的劳动教育分工,即:教师导师主要负责学校劳动教育,家长导师主要负责家庭劳动教育。
(二)岗位+标准 打造劳动教育新常态
固定的岗位和明确的标准,是劳动教育核心。学校从午餐管理、校园管理、个人管理、家务管理四个层面入手,设立劳动岗位,制定劳动标准,全员参与劳动,参与全面的劳动,进一步凸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二三五午餐管理全自主
学校推出二三五午餐自主管理,即:两个明确、三个统一、五个标准,实现学生午餐自主。
(1)二个明确——流程明确 、责任明确。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午餐流程,明确班主任、副班主任、学生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岗位及职责。11:50设定为午餐铃,各班进行用餐准备,班主任、副班主任到岗,班主任带领抬餐学生排队领餐,副班主任带领剩余学生做好用餐准备,取餐后,学生自主分餐,用餐,收餐,午餐结束,午托教师进行安全看护。
(2)三个统一——服装统一:学校统一抬餐服,红、橙、黄、绿、蓝、白,每个级部一个颜色;统一时间统一:每天的抬餐时间全校统一为11:50;统一人员:午餐时段全体干部教师全部参与,各司其职。
(3)五个标准——学校相继制定了卫生标准,取餐标准、用餐标准、收餐标准、声音标准。包括餐具摆放、取餐顺序、用餐礼仪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2.全员岗校园管理无缝隙
(1)值周班轮岗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值周班由一个班级全员参与一日常规督导,采用每周轮岗制,值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督导岗位和工作职责,包括跟班岗,一对一跟班打分,定点岗,在指定岗位提示、疏导学生,核分小组每周将成绩进行核算上报大队部,通过值周班轮岗,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不同的岗位进行换位思考。
(2)班级轮岗参与学校管理。班级轮岗主要是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岗位的轮任,常见的班级岗位有:卫生保洁、两操看护、图书角管理、纪律监督等,岗位采用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主提出岗位申请,班主任也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分配学生到不同的管理岗位,最终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效果。
(3)义工岗参与学校管理。大家朝城提倡义工精神,学校设置义工岗,由学生自主报名承担义工任务,目前学校的义工岗位包括:图书义工;班主任学校整理图书角中的图书;卫生义工:随时捡拾地面上的垃圾,保持垃圾不落地;鼓励班级参与蒲公英等公益组织。
3.“红黄蓝”个人管理有办法
总是有很多学生的书桌、位洞乱糟糟的,为此学校推出了“红黄蓝”收纳的劳动技能教育。我们让每个孩子准备三个颜色的收纳袋,红色是语文专用、黄色是数学专用、蓝色是英语专用,这样书包内所有的书本、教辅材料都找到了家,书桌和书包不乱了,心中有条理了,做事情也就更加清楚了。
4.勤打卡家务管理贵坚持
家庭劳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为家长导师,根据年级不同,学校规定了不同年级学生在家应承担的家务劳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家庭责任岗,并由家长导师通过每天打卡的方式监督学生完成家务劳动。教师到时每月汇总具体情况。
(三)生动+有趣 打造劳动教育新时态
劳动不是枯燥的,乏味的,学校通过时令活动、课程推进、转变劳动方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劳动很有趣、劳动很美丽,进一步尊重劳动,激发劳动的主动性。
1.劳动节现场会——劳动受尊重
通过五一劳动节,举办劳动教育现场会,设计行业展示,行业体验、劳技大赛三大版块中,消防、交警、医护人员、厨师、保洁工人、民间艺人等各行业代表纷纷登台亮绝活儿,在职业体验大棚中,使每一个学生们体验自己的职业梦想,在劳技大赛中结合常规劳动课教学内容设置叠衣服、系鞋带、包书皮等项目来验证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
2.劳动短学程——劳动最美丽
学校着力开发劳动短学程,前期和平度三堤小学签订协议,将三堤小学周边的农田作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设旷野课程,把劳动课放到田间地头,让学生亲自来到田间劳作,体会最原始的劳作。通过参加社区挂牌劳动实践、管理班级植被角活动以及学校开设水果拼盘、面点、烘焙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体会一份专注,获得一份自主。
(四)鼓励+及时 打造劳动教育新形态
评价是指挥棒,学校正面取角,采用激励引导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自主性。针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布局,学校彩虹评价系统针对劳动教育开设了劳动岗位评价、劳动项目评价、劳动即时评价区域,覆盖劳动教育过程。
1.劳动岗位评价——劳动兑“实”
学校全部的劳动岗都有“工资待遇”(彩虹币),学校统一发行彩虹币作为学校“货币”进行流通,根据学生的岗位任职情况,德育处、班主任按照岗位标准定期发放彩虹币。
2.劳动项目评价——劳动兑“智”
劳动项目评价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内部维度主要指项目组内部的评价,包括完成项目后,小组成员需完成项目书中的评价量表,对照项目指标,对项目的完成度进行组内的自评和互评。外部维度主要是学校和社区对劳动项目进行整体评估,本学期各个班级评选出班级劳动小能手,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学校将继续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