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第一堂课随感

发表时间:2011-06-24 阅读次数:2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与交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使学生至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这是我在新课程新课改进行中的教学理念。

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几乎没有接触过正规的数学教育,我认为让孩子们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学会学数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新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的教学犹为重要,既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可是课该怎样上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呢?离开学好几天,我就开始思考这件事。如果按照教科书中的课,就是让学生数数教科书上图中有几名同学,这样的教学有些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那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却始终不得其解。终于在一次下班途中,无意间听到几个中学生的谈话,才使我茅塞顿开。

终于开学了,第一堂课开始了。我满怀信心的走进教室。一开课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照片,那是我在“青岛海底世界”拍到的,是途中那几个中学生谈论刚刚开始营业的海底世界给我的灵感,中学生们尚且如此感兴趣,更何况本就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们呢!活泼漂亮的画面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有的学生忍不住惊呼起来:“哇,真漂亮。”“是海底世界!”看到学生们兴趣盎然,我趁机提出问题: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鱼”“有鲨鱼”“有海马”“有水母”……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再提出要求:你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些,更详细些?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学生们开始思考了,很快一双双小手又举了起来,“我知道水母在鲨鱼的上面。”第一个学生说。“你说得真好,知道水母和鲨鱼的方位。”我马上表扬,孩子们受到鼓励,又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又有学生说:“我发现有5条红色的鱼。”“水母最多,鲨鱼最少。”听到这里,我特意停顿了一下,看到每个孩子都在等待着,我知道现在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了,于是说:“同学们说得都对!像这样的方位与数量的多少都是数学信息。”说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一下“数学信息”这几个字,希望孩子们记住这个第一次接触到的新词。果然,他们注意到了,甚至有几个学生还跟着我把这几个字轻轻说了一遍。看来学生有些明白了,我马上乘热打铁:“你还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我开始担心了:是不是我的问题有些难了?尴尬的十秒钟过去了,好多孩子皱着眉头还在思考,看来我还是把他们估计的过高了。于是我急忙改变思路,在黑板上板书了“数学信息”这四个字,重复了一遍数学信息的含义和刚才学生的举例。终于小手又如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黄色的鱼有12条”,“鲨鱼只有1条”,“海马比水母少4只”,“你怎么知道海马比水母少4只的?”有个学生提出来,真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暗暗想着,“根据数学信息得来的。”学生回答说,边说边解释了自己的想法,瞧,他们不仅知道了数学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了呢!这可是教材中还没有要求的范围呀,我欣喜。“那么,你能不能根据照片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和解决其他问题?”我的新问题又抛给了学生们,孩子们又陷入新一轮的思考。……一节课很快热热闹闹地过去了,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我也意犹未尽。

还好,我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这将会为学生今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打下基础;同时,还拉进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拉进了学生们与数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亲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的收获也很丰富,学生们让我体会到,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备课时不仅仅要准备好教学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题要切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实现思维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