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11-09-13 阅读次数:24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关注常态,提高质量”为工作目标,围绕“聚焦课堂  提升素养”,通过细化常规管理,探索符合学校师情的教学、研究、师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促进师生发展,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二、工作目标:
1.优化常规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
2.立足校本教研,打造1-2个“有课题、会研讨、有名师、能合作”的优秀教研组。(三年规划中的内容)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养,以《专业发展规划》(三年规划中的内容)引领教师成长。
4.深化课程建设,形成学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逐步完善课程的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具体实施:
(一)优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本学期,我校将重点细化备课、上课、作业三项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1.“三结合”进行备课检查,即:分管干部每月定期全员检查与不定期个别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检查相结合、干部检查与校长抽查相结合;分管干部每月除了全面检查教师备课整体情况外,还要重点检查一个单项,(9月:教学目标,10月:教学环节设计,11月:教学方法,12月:课后反思)分层有计划的把好备课关。检查结果及时与教师进行当面或书面反馈,教师再进行备课的二次、三次修改,并用不同颜色标注修改的部分。
2.加大“干部每日巡查”力度,开展“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等课堂常规抽查,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针对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指出,并与教师探讨改进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3. 每月开展 “学生作业专项调研”(局重点工作中提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展评活动,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多样化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4.组织各项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古诗考级”“英语故事秀”“口算大赛”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科学习关注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
●在工作五年内的新、青年教师中开展“增值性”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将老师同一课题在平行班的两节课课进行对比,做增值性评价,第一个班为推门录像课,课后教师自己看录像进行反思,教研组发挥团队力量,帮助磨课研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再在平行班上课;(为保证教学进度,两节课间隔不超过2天)学校对两次录像课分别进行评分,评出“教学新秀奖”“教学潜力奖”等,鼓励新、青年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材研读、教学目标落实等各项专业能力。
 
●在骨干教师开展中 “自我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我们以前开展的“同课异构”是大多是不同教师执教相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本学期我们在学校骨干教师中开展“自我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突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瓶颈,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造性处理教材的能力。9月份教师自主申报课题、开展时间
(三)立足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实效性,打造 “有课题、会研讨、有名师、能合作”的优秀教研组。
1.加强教研组建设,做到教研“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提高教研活动的计划性。教研前准备的充分,教研记录详实落实教研规范性。本学期开展一次教研集备展示活动,促进教研组和谐发展,打造1-2支“有课题、会研讨、有名师、能合作”的优秀教研组。
2.通过开展 “注重习惯培养”的教学设计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在课堂上得以落实与呈现,求真、求实上好每一堂课。(三年规划的内容)
3.将远程研修网上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扎实落实“磨课”研修,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与研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作业。
(三)培训跟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以展示促提升,开展教师个人学科基本功展示活动。教师根据自己学科进行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的展示,比如:语文教师指定展示内容是课文范读,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自选一项内容来展示,9月份申报,10月——11月利用校本培训时间进行进示。
 2.问计与师,设计培训课程,丰厚教师文化学养。(结合区教学计划重点)
立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依据对各层次教师的培训目标,下发问卷和培训菜单,教师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学校根据教师需求调整或重新设置培训内容、形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丰厚教师文化学养。
3.规划引领,分层师训。
针对教师自己的发展规划,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区域名师。(三年规划中的内容)
●青年教师、引领成长。进一步分析工作五年内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特点,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成立由校长、分管领导、骨干教师,区教研员成立的专家指导团,从职业态度、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技能、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素质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师徒开展 “课堂五问活动”,即:课前师傅老师要问自己的徒弟:“课时目标”“教学的几个大环节”“课前准备的教具、学具”,课后问:有几个学生没有发言?学生的哪些回答教师没有预设到?帮助青年教师自检并反思的教学行为。
●骨干教师、形成风格。
建立骨干教师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向专家学习,精读教育教学事专著等途径,增加骨干教师的内驱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逐步形成骨干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4. “工作室”建设,成就专业梦想。鼓励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等老师尝试进行“工作室”建设,每人承包一个自己的专业工作室,打造特色平台,成就教师的专业梦想。(三年规划中的内容)
 
(四)逐步完善好以“阳光少年、七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独立完成自我服务项目,形成学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发展学校《梅花桩中华武术》特色课程,逐步完善课程的内容,使之系统化、规范化。(三年规划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