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魅力教学
教育科研
魅力课堂
教研组风采
教学资源
您目前的位置:
魅力教学-八大峡
>
教学资源-八大峡
>
正文
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发表时间:
2011-09-19
阅读次数:
28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是改进教学效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验,认真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真诚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
一、尊重学生自主性
托尔斯泰指出:“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因此,教师在教育话动中应坚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现代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落实。
主体性课堂要求教师确立“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这是一个“度”,这个“度”是科学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艺术。纵观当今的课堂教学,应该切实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往前走”的状况。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的活动余地,多一点的表现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体验。为此,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如此教师解决好自身的“角色”问题,做必要的退让;让学生走到课堂的前台,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二、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孩子不会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去学,只有他们被所学的内容吸引了,产生了好奇心,才能调动起他对美术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学生彰显个性,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美术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寻求多样化和接受度高的教学方法,如根据孩子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尤其喜欢画色彩,当五颜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快乐得手舞足蹈。又如孩子喜欢游戏,这是天性,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点让小让学生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鼓励想象与表现。在小学美术《动物乐园》课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做出企鹅、熊猫、天鹅、袋鼠等各种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各种游戏表演,这样让课堂气氛史加活跃,给学生学习带来无穷乐趣。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综合声、光、色因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是视觉艺术,看和听是通向审美的窗口,同时也是推进索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直观、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教学,借其鲜明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丰富的色彩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身临其境,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探究性学习是焦点,也被验证为有效的教学环节与设计。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来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美术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能力。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美术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性可供选择时,即形成情景,如果情景与学生过去已经获得的知识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就产生了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常与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型的疑点,由“问题情景”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同时应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提出假设、研讨方案、沉思默想、操作讨论的时空,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验证。机灵的推测,大胆的尝试和迅速的发现,往往是创造性思维飞跃的结果。课上,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过程:先尝试练习一一发现问题一一小组讨论一一得出新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由自己发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