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美术教育做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创造性就像种子需要: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育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一样,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环境。
一、 构筑开放的文化交流氛围
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之中的儿童。其思维方式与艺术表现,总要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如果没有不同文化的影响,儿童的艺术表现难免产生单一模式,艺术感染力也就自然减退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这种模式,使他们总是处在一种常新的状态之中,因为人的脑子有一种把得到的信息按固定的方式机械处理的一面。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以有许多途径,对不同文化的介绍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不同文化反映了区域性文化意识的差异和艺术风貌上的差异。他会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视觉方式,对小学生来讲富于刺激性,使他们兴奋、惊奇,容易产生创作的激情。
美国教育专家阿瑞堤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指出,能够接受不同的甚至是相对立的文化刺激是有利于创造性的。因为“不同的文化协调的混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魔术综合”。这一点被历史上许多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所证实,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像毕加索受到非洲黑人雕刻的启示,创造了《亚维侬少女》的形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针对这一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使学生的才思得到充分释放,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搜集了大量的各国儿童绘画作品的图片和录像,与学生共同欣赏和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设计《画太阳》一课中,我了解到,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人物画、花鸟画,特别是山水画中,几乎没有表现太阳的,太阳在古代神话中就是一个火球。这一点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是阿波罗神,有关于它的创作,遍及了绘画、文学、雕塑、民间艺术之中。印象画派画家对太阳的热情赞美,更是举世闻名的。对太阳的这种不同的观念,在孩子们的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的学生所表现的太阳大都是以火球的形象出现的,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虽然也有不少变化,但大多数儿童没能跳出中国文化的影响把太阳理解为一个火球,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理解为神。就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大都是中间一个圆形,四周光芒有不同的装饰手法。
在上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的各国儿童以太阳为主题的绘画,这些画中很多是把太阳画成了各种形象的人物面孔,有美丽的公主,有骄傲的王子,有白胡子的圣诞老人,有卡通人物。当我把这些画展示给学生时,那热烈的色彩、奔放的用笔,特别是一张张笑脸,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欣赏,我再叫学生设计有关太阳的创作,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学生用拟人画法完成绘画,他们有的把太阳画成美丽的小姑娘、有的画成擂鼓的天神、有的画成了老爷爷、有一个平时爱动物的学生,把太阳画成一个凶猛的动物。他们的创作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启发,突破了写实的手法及文化上的观念,使学生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认识太阳,这一点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艺术形式上的突破首先需要文化观念上的开放。另外在装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光芒到人的面孔,这种变化需要不同的装饰手法,这表明儿童的观念一旦发生变化,其艺术形式必然会以新的面貌出现。他不同于学生以往创作的形象,他是文化的交流结晶,使学生创造精神的升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儿童能从小经常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就会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增强创造意识。
二、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从人的个性来看,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各不相同的心理倾向,如需要、理想、兴趣、动机等,需要我们的教学方案要多样化。
如在设计《春游》这一课题的教学方案中,如何针对“春”这一特定的季节,引导儿童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去大量注意观察、感知我们生活周围的物象世界,感知先辈流传下来的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并通过美术的造型、构成、材料及各种技法来充分自由、创造性的表现他们的“游”感。
第一个教学方案设计思路:课体《春游----观赏美丽的郁金香》,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春天郁金香的美感特征。2、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初步领悟艺术表现的语言。3、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这一设计侧重于通过局部事物的的感知和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第二个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课体《春游----我们的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春景的色彩美及“春游”的活动美。2、学习浅显得构图、造型、色彩知识,初步了解“色调”艺术词汇既含义,3、运用水彩画的技法表现春天的景色,这一设计着重于表现视觉感。
第三个教学方案设计思路:课题《春游----保护我们的环境》1、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利用废弃物拼贴成一幅春景图,感受综合材料的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学习浅显的构图知识和色彩知识,综合材料的组合和利用技巧,这一设计侧重在作品本身各形体之间、环境中各形体之间,以及意象中“侃”到的形体之间相互内在关系的技能。
第四个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课题《春游---我的心境》1、通过“听”和“看”,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和抽象美术与人的审美情感的关系。2、学习浅显地点、线、面组合的对比节奏和韵律变化的规律3、用色彩的情调和点、线、面的任意组合的抽象表现方法,表现春游的感情和心情。这一设计侧重于把自然的真实性通过艺术传达到画面上。
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范围,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设计形式单一化的定势。
三、 教学传媒多样化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以进一步确定了媒介在教学中的作用。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是知觉的意义的扩展和丰富化的表现,因此,媒介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教科书;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视机、电脑等,需要我们的教师围绕重、难点多层面的精心选择传媒,面对学生美感的个人差异性,如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兴趣爱好不同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审美心理的差异性,需要我们多层面通过传媒因材施教,面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更需要我们教育者对传媒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和挑选,适时多途径的展开。
如《春游----观赏美丽的郁金香》这一课,传媒的运用是:
1、出示一束鲜花,让学生判断“这些花儿当中哪种花
最能代表春天这个季节?”
2、出示一盆郁金香花,引导学生观察郁金香的特征、
欣赏郁金香花的美。
3、教师与学生在图画纸上各演示一朵郁金香花,对艺
术语言的运用进行尝试和探索
4、 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赏析西方画家用水彩和油
画表现的郁金花作品,鼓励学生学习画家们的艺术创造精神。
如此教学,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刺激了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学生的审美感觉,使学生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之中,创作过程伴随巨大的愉悦,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事半功倍。
罗恩菲德则强调:“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让我们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