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帮助小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发表时间:2011-09-28 阅读次数:1304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数学活动课程,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既“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郑旭老师的《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首先,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做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的探究与学习。
其次,为学生清晰建构了解决图形面积比较的三大方法:A、数方格的方法;(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作好铺垫。)
  B、重叠法;(通过旋转、平移、翻转等操作方法,使两个图形重叠,再观察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C、转化法;(通过割补、拼合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后,再做比较)
  教师在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进行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的。也为学生自主探索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动,运用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体会把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培养图形切拼的意识和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全班同学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别人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升。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以及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培养。
  最后,本节课设计的实践活动环节,突出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提升。深刻体会数学中的一些思想。如转化思想(割补法、旋转、平移等)、辨证思想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把现实、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在数学化的思考活动中建构数学。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