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魅力教学
教育科研
魅力课堂
教研组风采
教学资源
您目前的位置:
魅力教学-八大峡
>
教学资源-八大峡
>
正文
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
2011-09-28
阅读次数:
708
一、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选用生活化素材,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选择生活化素材,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好玩,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同学们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再出示四个小场景:海豚表演、人鱼表演、海底隧道、购物乐园。其中海豚表演是关于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专项练习,人鱼表演是减法计算的专项练习,海底隧道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购物乐园是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练习。这些都是学生平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场景,进行学习活动,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创造。”
在教学“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时,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书海泛舟”活动创设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基本事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贴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兴趣。
运用课件出示信息: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对学生提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是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提出了许多有关的问题:
共借出多少本?
午比下午少借出多少本?
上午还剩多少本?
下午还剩多少本?
首先让学生逐一独立解决一步应用题,说出自己的列式
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复习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时,教师有重点地突出问题:还剩多少本?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再提出:有没有不同做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把几种不同的做法罗列在黑板上,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同一道题有好几种不同的做法呢?这个问题顿时引起好几名学生的共鸣。教师趁势利导,让学生对这几种做法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终于学生探索出:不同解题方法的关键是找出“先算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逐步认识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与解题关键。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传统教学,教师把大量用在板书、作图、单个学生提问等环节上,以致于教学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掌握当堂课的学习任务,限制了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如今,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的清晰、具体,生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拓宽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和发展了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