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
1、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课前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三次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并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把搜集到的知识内化、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课堂学习、交流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精心制作的《恐龙》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3、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先教学“雷龙”。教学时,我先出示雷龙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是怎样写雷龙的外形特点的句子,再进行朗读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用两个句子进行对比,理解体会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
再提出:其它恐龙又具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来研究研究。
小组通过问题、句式练习的交流讨论开展自主探究,认识其余几种恐龙,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理解并掌握三种说明方法。
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是我精心准备的一堂课,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在课堂评价方面语言不够丰富,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还不够灵活等。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我将继续秉持着务实求真的态度,深入学习,大胆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在不断摸索中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