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习作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1-09-29 阅读次数:229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当前三年级学生习作的主要问题:1、缺乏浓厚的兴趣。2、害怕作文,有畏难情绪。3、没有生活积累,无话可写。如何让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好头、起好步,这个问题 显得非常重要,很有研究的价值。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 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由于,教师批改作文精雕细琢, 费时又费力,几天之后,学生对修改过的作文仅仅是看看分数,这样又怎能提高学生的作文 水平呢?教师快速地改完习作, 让学生及时得到自己习作的反馈信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越新鲜的事物对学生的刺激越大,兴趣越高。学生勤写日记,教师每天及时批改日记并讲评。日记比起习作来,更没有任何限制,不管你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字,只要学生能坚持写,就会有进步。我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入学的 第二个月就开始写日记,从画一幅画,说一句话开始,过渡到写几句话,直到写一段话, 甚至是写出一篇文章。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法宝,在学生还没有遗忘的时候,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他们,并及 时给予鼓励,这样也就提高了教师习作教学的效率。

2、加强多元化合作交流 兴趣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写作的兴趣,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过去是被忽略的。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享受交流、展示的乐趣。 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我引导学生修改,既有拿出一篇文章来示范性地讨论,又有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还有学生的自己修改。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同学的进步,对自己 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 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 规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