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语文组磨课实录2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349

我们用心研读了王晓萍老师《拉萨的天空》(第一次备课)之后,今天一起观摩了王老师执教的课例。我们共同切磋、共同思考、共同交流,共同感受到了王老师在备课时的用心、细心,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带领孩子感悟了文本,升华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虚心学习的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刘文主任:

教学设计重点突出,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建议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而且注意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程倩雯老师:

教师亲切的语言,饱满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教师充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表达,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对拉萨产生了喜爱之情。整节课有层次、切实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个建议:导入环节,拉萨的图片多出示几张,音乐时间再长一点。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了很好的情景,如果配上音乐效果会更好。

付蓉老师:

王老师在识字教学方面很用心,不仅关注到了字形的识记,,并授予识字方法,这一环节做得很细。个人觉得这一课生字较多,就识字识词教学还可以再进一步。如“窗帘”一词可以教授学生依据偏旁来理解;“依山而建”一词可以带到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忍”可以联系生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教授方法,激发识字识词兴趣。

李晓林老师:

王老师的教学目标适切,学情分析到位,能够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围绕着问题,进行研读学习。

建议初读感知时,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

孙肖老师:

王老师的设计很用心,付出了辛苦,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注意教师牵的东西不要太多,问题设计再精简,教是为了学生的需求。

宋一心老师:

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可以尝试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标明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同时练习朗读,一举多得。尤其是词语的理解,因为在句子中有了具体的语境,便于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教学时,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注意防止学生出错。

李璐老师:

王老师的教案设计目标明确,有层次。特别欣赏“掬一捧蓝天”部分中抓住关键词语“掬”做动作这一设计,建议先请一位同学做,老师相机进行指导,这样比全班乱作好。

李翠萍老师:

从王老师的教案来看,她的教学不仅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定位准确,符合有效上课的标准。王老师的整节课无时无刻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现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布达拉宫部分出示两幅图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本次研讨中,老师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技巧,更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使我们在教学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