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性

发表时间:2011-10-11 阅读次数:313
     教学过程即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1.实现教学节奏的协调性。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它是解决某些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教学节奏包括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能动而艺术地创设适宜的教学节奏,将使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把握《微观世界》这节课的节奏时注意到以下两点:(1)素材的呈现要层次分明、张弛有度。在观察中感悟,在感悟中认知,在认知后表现,在表现中创造为这一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要完成观察、感悟、认知、表现、创造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有大量的视觉素材作为支撑。而素材的呈现只有做到有条理、有层次,才能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感知微观世界。呈现素材时从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纹开始,到欣赏身边事物细微的纹理,再到感悟自然生物肌理的美妙,观赏的范围逐渐宽泛;微观素材出现的顺序从放大几倍,到十几倍,直至几万倍,观赏的视角逐渐缩小。在图片的逐层展示中,典型图片细致欣赏,补充图片浏览感知,做到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在起伏跳跃的节奏中完成素材的呈现。(2)欣赏感知与动手实践要穿插进行。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时,打破了以往美术教学分段式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在一个阶段的欣赏感知后动手表现,然后再进行下一层次的欣赏,再表现。这样的设计使教学结构起伏有序,使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2.实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美术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或操作体系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还包括教师行为活动的顺序。美术教学方法极其丰富多样,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教学目标等),按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作出合理选择,并能根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  
     3.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美术教材呈现出的一系列课程内容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又含有很大拓展空间的平台。教师在开发课程内容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把这些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固定的时间内加大教学密度,传递更多信息。但是,课程整合不等于内容的拼揍,也不等于素材的罗列。素材的选择要服务于课程内容,要兼顾审美性和适用性,要突出美术教学的学科特色。在挖掘《孔雀翩翩》这一课程内容时,素材的选择不能仅仅停留在孔雀形象本身,要挖掘出与之相关联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更为广泛、深入地感受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因此,在素材的搜集、整理中不仅包括孔雀的图片、视频,还挖掘出表现孔雀的舞蹈、音乐、木偶片、国画、剪纸,绘有孔雀图案的邮票、陶瓷、丝绸,以孔雀为造型手段的雕刻、手工制品、珍宝等资源,把这些素材按需分配在各个教学环节,起到引导、激趣、怡情的作用,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感悟美术。  
     4.实现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优美、富于情趣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美术教学交往的有效性关键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发挥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监控教学过程,发挥教学机智,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内容,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和态度,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自觉有效地发挥主动性,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多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实现教学手段的效益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美术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管如何先进,它的宗旨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作用在于调动各种感官,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生动、适度、恰当,实现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执教《鱼儿游游》一课时,我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静亦动的优美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鱼的视频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充分感受鱼的外形和颜色的优美;引导浏览“水族世界”软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观,还获取了鱼类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演示“鱼形变化”的动画(分别变换鱼不同部位的形与色)帮助学生了解只要变化鱼身、鱼鳍、鱼尾的形状、颜色、花纹,就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鱼类形象,从而很好的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启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形态各异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