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科幻画教学中指导学生创意构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16 阅读次数:700

一、研究背景

(一)逐步兴盛的科幻画

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说:“科学和艺术是同时起跑的”。科学与艺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人们永不懈怠的追求。李政道先生也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他们的是创造性”。 少儿科学幻想绘画因其独特的科学性、艺术性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少儿科学幻想绘画题材的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少儿科幻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背景,少儿科幻画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1996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幻画展览,2000年少儿科幻画正式成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每年均有一次(以往每二年一次)全国性(各省、市、县也有)的少儿科幻画比赛活动,它是我国目前面向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

(二)创意欠缺的“科幻画”

目前,有些老师不懂得如何指导少儿科幻画,导致上送的科幻画作品中,出现科学性错误,把科学和神话混淆的、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内容的,有很多作品主题内容类同的、造型没有创新等多种问题。网络或其他媒体充斥着大量儿童科幻画作品,但细看其中的作品,相互模仿者多,独立新奇者少;守旧者多,与当代科学前沿接轨者少;前几年的旧作品多,近年新作品少。在辅导儿童绘画创作中科幻能力培养的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尚不系统与全面,并且在儿童科学幻想画的教学中,存在过于强调科学性而压抑了儿童的想象力或过于强调美术表现层面而忽视了在科学性方面的创意等种种弊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整合的教材或教学内容太少;科幻画这样的好载体尚没有在课程中系统地呈现。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即“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和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作为学校美术教学,应当利用好这一阵地,通过科幻画的教学,提升绘画的创意,促进儿童科学幻想画的整体创作水平,发展儿童的现代科学观,培养儿童用美术形式来表达科学幻想的能力。为此,笔者对自身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一梳理,克服在辅导儿童科幻画创意构建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为同行在儿童绘画创作中儿童科幻能力培养这方面提供基础性,实践性的操作参考。

二、案例分析

具体案例:那是我第一次辅导儿童科幻画的经历。只有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仓促的我从全校的学生中挑选了一些有着扎实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最容易表现非写实性的幻想画,因此我还专门为他们进行了一个月的辅导。但在进行辅导时我“傻”了:首先我问了他们中的一个画画很棒的男生想画什么内容,他没有多加思考就回答了我:“老师我想画有关和平的画。”那时,伊拉克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在我们头上散去,所以我也就欣然同意了。然后我还问了几个学生,有的说想画环保方面的……虽然这些都是老掉牙的题材了,但是我想作为农村的孩子,难得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还是鼓励他们努力去画这些题材的画。

《愿和平永驻人间》                 企盼绿色                  同一片蓝天  同一个地球》

 

 

但是当男孩把作品交上来时,我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只见画面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地球,地球上站着几个小朋友手拉着手,当然地球上四周画了一些橄榄枝,空中飞着的是几只和平鸽,不难看出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期盼和平。但是,这样的画面内容实在太耳熟能详了,没有一点创意。还有几个也是以和平或环保为主题的画,孩子们都喜欢在画面上先画一个大大的地球。一提起和平或环保就想到地球,好像不画地球就体现不出似的,不在地球上站几个相互手拉手或拥抱的人就体现不出和平与友谊。把他们的画对比一下,发现许多同学还喜欢在创作中把自己画面中的天空上画了太阳和白云,我指着一个学生的作品说,画面的上方空白多了点,你动动脑筋还能画什么呢?该学生直接反应为:“我可以画上太阳,白云,小鸟、蓝天……”不用他继续说,我都知道地面上肯定是小草和美丽的小花了……因为很多孩子都这样画,他们从入学开始,就跟着老师学固定模式的简笔画了,这样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成为固化的模块。结果出来的画面就像变成一个范本了。

看完画后,我此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点信心都没有,虽然构图和色彩都不错,但这种模式的画怎能备战即将来临的比赛呢?可是我此时已是被赶上架的鸭子了,无论如何都要拿出几张作品出来。为了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我勉强说了一句:“画得不错,老师还想叫你们画几张跟别人表现的不一样的画来,你们愿意吗?”也许是儿童好表现的心理,他们回答我说:“我们愿意。” “但是这次要求你不要画地球,不要画小朋友手拉手,可以吗?”我笑了笑。他们想了会终于开口了:“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果然不出我所料。)“其实很简单,绘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有从生活中提取的画才是好的画,所以你要画你生活中遇到的事,除了要稍微注意画面的颜色和构图外,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画你创造的东西,你明白了吗?”我严肃地说。“我们懂了,那我们试试吧!”他们似有所悟地说。

第二天,作品陆续交上来了,作品中我提出的要求他们稍微改进了,有一些学生不会画,干脆把眼光瞄准了太空(改了主题),在黑或蓝颜色的底子上画上小星星、人造卫星、飞船、机器人等,似乎幻想画就只能是这些东西的组合在一起的,似乎不在宇宙和高科技中徘徊就不足以显示想象力之高远与奇特。我想这就是他们一晚上的杰作吧!至少他们肯定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才能画出来的。临近大赛,这些题材的科幻画经过反复修改,总算有模有样了,但唯一让我满意的只是构图和色彩上的技法而已(作品如图)。

最后作品上交参加区级比赛,但成绩却像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其实这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我在期盼的只是一种侥幸而已。

科幻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幻想,它是富有时代理念,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内容含量的幻想作品,它必须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规律去幻想。纵观我们儿童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其中不乏很多相似的东西,就好像这些作品出自一人之手。孩子们的科幻空间太窄了,甚至有些偏颇,他们眼中的科学世界只有“上天”或“入海”,不是到宇宙去种菜就是到海底去建房,而人类最主要的活动——生活几乎被孩子们忘却了,生活中的身边小事好像很难引发他们的科学幻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与我们教育中的误区有关,我们似乎从来不会告诉孩子科学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于人”,也不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市场意识,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孩子们的知识融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发现。我们有时将科幻画辅导作为临时任务,上面文件要求下来,“临时抱拂脚”似的抓几个学生加班加点的应付完成,把学生当成完成作品的机器,这样没有效果没有意义的科幻画都成了老师脑中的复制品。

针对这种情况,带领学生关注生活,大量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科技知识,深入地研究绘画对象,以此来丰富少儿科幻画,提升绘画的创意构建。

一、实施策略

(一)博爱社会生活,激发科幻意识。

1、关注社会生活,感受科学信息。

长期以来学生对科学基础性知识的了解不够,对于当前最新科技和热门科技以及前沿科技接触和了解不多,所以在面对当代科技没有想法,没有幻想,不敢或不会在现实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一些,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科技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并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关注社会生活。幻想对儿童来说是天性。在他们心里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会激发出许多科幻灵感,创作出各种形式的绘画。

⑴利用媒体,感知质疑。

目前,学生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通讯等媒体接触社会生活中的发生的事情。

①通过媒体,学生能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及20061月胡锦涛、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制定《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明确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②通过媒体,学生能够准确知道国内和国外的科技现状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通过媒体,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有关战争、重要活动、交通、能源、医学、人的衣、食、住、行等信息资料。如: 2008年8月8,中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中国北京展示了一个绿色能源的科学环保的奥运场所,赢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赞扬;2010年8月7,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难;9月,河南蜱虫事件中,中国疾控中心已从蜱虫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这些时政信息的背后,隐藏的不正是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吗?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们采用“更现代化”、“更理想”的标准去大胆质疑。如:如何使人类不再有传染病?如何让人类不再受地震的蹂躏?将来的人类能否和地球外的生物一起举办奥运会呢?如何让地球的上产生绿色的环保能源,从而代替污染严重的石油世界?……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就包含了一定的科技含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幻意识。以下是学生针对奥运会而画的两幅幻想画。 

⑵看报读书,品析想象。

书报是对媒体信息的补充,学生可以从书报中了解更生活化的文章和故事。

    看时事报。

俗话说:“有报天天读,知晓天下事。”看报也是为了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学习内容多。报纸的信息量大,时政经济、文化体育、消费娱乐、健康养生,无所不有。通过看报,也可以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知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等。

②读科技书

目前,我们学生都会订一些类似《科普世界》、《少年军事科学》等杂志读物。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本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可以让我们学生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他们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如下是一个同学的读后感中的一段话: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家里的遥控器越来越多》这篇文章。“遥控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近几年,家里遥控器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遥控器太多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希望能发明多功能遥控器。”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我家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要是我能发明多功能遥控器,那么人们在也不会混淆或找不到遥控器而烦恼了,多功能遥控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怎么才能有效控制电器运行呢?该怎么安装呢等一系列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

是啊!普普通通的一本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人生道理!它使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来越多,创造发明的兴趣越来越高。这样十分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绘画科学幻想画奠定了一定的科幻基础。

⑶多听多聊,幻想表现。

世界是一个有声的世界,除了让学生看每天发生的变化,还要用心聆听感受身边的声音,从中也会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①听麻烦事

    人类社会发展史即是一部科技创新的历史。由于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才使人类省去了许多麻烦事,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条件一天天改善,才使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的现代文明。要把麻烦事改变,首先要有人想象出来,符合科学原理,适合当前技术水平,才有可能制造出先进的事物来。但如果目前技术达不到的,可以先画出来,这就有产生了科学幻想画。

无论谁都有麻烦事,常听学生放学的时候在那理书包抱怨:沉重的书包太麻烦了。夏天,人们使用空调,但麻烦的是高昂的电费。奶奶年老了,总是丢三落四,常常听她在抱怨自己没用。电瓶车现在普及了,可是也常常成了人们的麻烦事,每天要充电,每年要换电瓶,质量差的太多,很多上当受骗。鼓励我们的学生记录身边听到的每一件小事情,因为它们都是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可以擦出幻想的火花。有个同学受够了自己沉重的书包,听够了同学们的这件麻烦事,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如何不让书包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不用背着书包上学?让书包能像汽车那样载我们上下学那该多好啊!于是

《会走动的书包》

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想法。他的画虽然不成熟,但类似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幅获奖作品,如图《会走动的书包》:在书包里装上遥控机械设备,人坐在书包带上,让书包每天背着我上下学,真是一种享受,要是碰到下雨天,我也不怕,他是用防水材料做的,里面还折叠着雨伞呢!

②聊烦恼话

很多的新想法,许多的好点子是聊出来的。自己有烦恼需要找人聊一聊,或许会有新的见解。

《空中造氧飞机》的小作者韩诗仪,家住永兴河畔,如今的永兴河已今非昔比,每次经过那里,都能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儿,远处还有成堆的垃圾,再看垃圾场周围,枯萎的草木枝子上挂着飘扬的塑料袋,红的、绿的、黑的、白的……可够“壮观”的。当她把这个烦恼的话题告诉我,并了解到她想把垃圾好好处理一下,让人们再也闻不到臭气,看不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她想以此为题材画一幅科幻画。

我肯定她的想法是好的,能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去想象。可是现在,更好的处理垃圾已经有办法了。为了不消减她积极性,我耐心地跟她聊了起来:“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针对垃圾处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比如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场,人们可以在那里将垃圾变成肥料、建筑原料等;对塑料袋的污染人们也想出了办法,让人们使用降解的塑料袋,这样的塑料袋可在日晒风化中分解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她听了我的话,难为情地说:“老师,那我可以画什么呀?我可想不出来了”,我抚摸着她的头对她说:“别灰心,你刚才不是说到臭气熏天吗?洁净的空气是人们重要的生存资源,虽然地面上的生活垃圾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可空中的污染非常严重?你知道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吗?”她突然眼前一亮,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您是让我探求如何处理空中的污染!”

第二天,她找到我,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回去后又认真思考过。空气污染可以让一架架空气飞机来帮忙啊!这些飞机是可以专门处理被污染的空气的,还可以省很多造飞机的成本呢!”看着她那沉醉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有思路了。我继续点拨地问:“那这种未来的飞机怎么处理污染的空气呢?”她那兴奋地说:“老师,哥哥告诉我水可以分解出氧气来,空中的处理污染的飞机它的燃料就是二氧化硫、氢气、氮、一氧化碳等有毒的气体,空中漂浮着的污染物很多都是有毒气体。同时因为高空有大量水蒸气,通过发动机的燃烧可以排除大量氧气……我欣慰地点着头,因为我知道这个聪明的女孩的脑海中已经有一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出来了。这就是因为烦恼事聊出来的创意,有问题才能激起创新。

2、绘画精神实质,体验情真善美。

生活中,太需要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太需要一种来自人类灵魂深处的怜惜,也太需要一种展现人类灵魂的纯净与美好。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传统美德。少儿科幻画反映孩子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真实感受,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孩子们个性的展现,对世界真善美情感的发挥。对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个性的养成方面,决不能忽视孩子对社会生活的真善美体验。

⑴辨真假

孩子们有着大胆的幻想,这些画中常有美丽的神话故事,以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孩子们的“到月亮上找嫦娥姐姐”、“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之类的图画,他们的画只是一种传说,不是科幻画,又如孩子经常把月牙儿画上小姐姐的五官,把太阳画成老爷爷,这些都只属于童话,不是科幻画。    

我们老师必须自己明确,也让学生辨明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虚幻的事物。决不能把科学和神话混淆,在科幻画中引入神鬼迷信的故事内容。画面中不能够出现错误的或不符和科学的表现内容。

⑵分善恶

我们希望今天的幻想将会成为明天的现实,这是孩子们画科幻画的目的。但是,毕竟是小学生,善恶的分辨能力还是有限的。为求达到自己的私欲,会产生一些伤害到别人的想法。愚痴的人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分不清善恶,往往会颠倒行事。就如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有时就产生溺爱。小孩不懂事,见到好的就想要,不给就哭闹。有些家长对小孩的要求百依百顺,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启示,以为世上一切为他所有。对别人就不会去关心,养成专横跋扈,不懂与人为善的坏毛病。长大后,就很容易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我们选择的主题应积极健康向上,避免一些表现了不健康的或者不积极的心态的题材,譬如自动学习机、喂饭机、隐身衣等的出现。

一堂美术上,我让学生画想象画,画出他们最期望实现的科学梦想。在交谈中,一个男孩子说:“老师,我现在希望通过一种特殊材料制作出一件隐身衣,只要穿上它,别人就看不到我了。这样我可以背着妈妈出去玩;在超市里吃东西不用付钱;戏弄曾经欺负过我的同学;还可以每天睡大懒觉,不用被奶奶催起床……”。他的话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另一个女孩说:“老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希望医院能研制出一种神奇功效的药水,至少要比过葡萄糖有效,这样年老体弱的爷爷身体没力气的时候,就可以喝这种药水,增强体质了。”可紧接着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要是像她说的那样,我真希望我能马上喝上这种药水,使我力气更大,让昨天和我打架的大同学尝尝苦头。”他的话也引得几个学生在偷笑。学生的话是我忧心忡忡,本是一个个好的想法,可是怎么旧被颠倒行事了呢?看第一位学生的想法是不善的:背着妈妈出去玩、不用被奶奶催起床是不尊不孝;在超市里吃东西不用付钱是偷盗行为;戏弄曾经欺负过我的同学是暴力倾向。第二位学生的想法是真正的想为人服务的,利人利己的,是善意的思考。第三位学生的想法也是一种报复心理,仇恨可以促使一个人行恶事。

针对一些不良思想或创意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情况出现时,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告戒和启发学生,科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做出对人类有贡献的事,而不是用来损人利己、伤害集体、国家利益的。

⑶识美丑

美表现在外在和内在的。科幻画是表现出来的,所以除了内在的精神美,特别要注意画面外在的形式美。既然是儿童画,应该少一些成人的因素,少一些夸张、阴暗的成分。比如右边的作品,是网上下载的科幻画,虽然都是省市级得奖的作品,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其形象在更加贴近儿童味一些,生动美好一些,也许会得到所有欣赏者的一致好评,更能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激发他们的科幻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1](P.96)孩子的幻想是最不受约束的,他们的想法甚至会带给科学家灵感,因此国外常有科学家专门去欣赏孩子们的科幻画展览。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只有太空,也不是只有研究太空的人才是科学家,那些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并用科技改变我们生活的人也是科学家。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什么是市场意识和市场需求,只有了解了生活的需求,孩子们才会有更丰富的科幻空间。

(二)开展实践活动,研究创意对象。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P.4)

1、开设内容,确立主题。

科幻画创作辅导要特别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环境,开设一系列的科学想象画课程内容,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确立主题,创造性地运用科学规律和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绘画创作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少年儿童科幻画中,孩子们的科学幻想可以涉及从天到地,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日常生活、环境变迁、城市建设到动植物演变与发展等。具体的说可以围绕宇宙航行、月球生活、太空世界、星际旅行、海底世界、未来居住、地球环保、生态平衡、新型能源、未来交通、人工气候、生物工程、太阳能利用、废品利用、人类生存、信息传递、未来工具、未来食品、改造月球火星、未来信息发展和新型生活生产用品等诸多方面,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推理、猜测、论证,想象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进行巧妙的构思,并运用艺术手段,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

真正关心社会现状,关注人类发展,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的选题才是最好的选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心,一颗具有美好的愿望愿意追求美好未来的心,一颗将淡薄物欲、真正追求自然的生活的心。

2、学科整合,渗透融合。

科幻画教育,是一种多元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它涉及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因而,学生的科幻画学习并非是单一的美术学习,它将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发展更多的技能,养成更多的优秀品质。我们应鼓励学生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语文、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多元化的科幻画培训,浓郁科幻学习氛围,深入研究绘画对象。

⑴我们成立了科幻画爱好者俱乐部,在各班选拔爱好科学、美术并有此特长的学生加入俱乐部,主要学习科幻画创作。俱乐部成员在组织中是学员,回到班级就是其它同学的“小老师”,帮助班级同学提高科幻画创作水平。

⑵我们还在中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小制作、综合绘画、电脑绘画、科幻写作等。两项措施相辅相成,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举例1:科幻画与科学教学的整合

科幻画教育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主要体现在理念的融合上,即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形式上的结合主要是利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科学想象,创作科幻画。例如沈建乐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科学课《声音》,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并了解到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于是陆金淘同学就利用噪音可以利用的科学原理展开了大胆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