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构思与儿童画创作

发表时间:2012-02-13 阅读次数:1180

构思是儿童绘画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往往在确立儿童画命题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所要创作的主题进行构思。绘画的构思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绘画内容的构思,构图形式的构思与表现技法的构思。

一.绘画内容的构思

  当我们给学生一个绘画命题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的内容。

1. 穿越时光隧道,回味生活的甜酸苦辣

  当绘画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故事时,画面的表现就为“再现”,再现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与物。如到锦江乐园秋游后我们常常让学生绘画命题画“快乐的秋游”,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锦江乐园中各个游乐项目的照片,并让学生讲讲玩每个项目时候的惊险历程,在谈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把学生的思绪带回了秋游的场景中,一个个欢乐的镜头不就成为了绘画的内容。

2. 寻找生活的蓝本,让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

  在绘画创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科技幻想画”等命题,而这些命题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些生活中没有的事与物。有时学生看到这样空洞的命题创作内容会惊人的雷同,如绘画海洋中的潜水艇,太空中的飞船等等。如何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我在绘画辅导的实践中发现最好的方法是先去“寻找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构思的火花。如: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找起,去发现身边设施的不足,然后进行肆意的想象改造这样一幅生动有趣的想象画就产生了。又如:绘画“奇异的花”时,首先启发学生你想让这些奇异的花生活在哪里? “在水中”、“在原始森林中”、“在家里”、“在学校里”……。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些环境中奇异的花可以有什么功能,因为这些特别的功能它们必须长出什么样的枝条、什么样的花形等。于是对以有些学生想象出“食肉的花”时,通过引导学生也会很快地想像出“上下开闭的盒盖式的形象”、“吸盘式形象”、“曲绕的怪手”、“捕饵的手臂”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儿童在大脑中构思出多样的造型。在引导后学生的创作灵感与丰富的想象让我叹服。

二.构图形式的构思

  当学生脑中有了具体的绘画内容后,如何构图成了下一个构思的目标。

  普遍的构图形式常以画面中心为作品的核心,先把画的主要部分安排在核心位置,再依次向外发展,直到画满整个画面。这也是学生在绘画时习惯的绘画构图方式。这样的构图处理方式有一种向心的聚合力,画面富有较大的层次感。对于这样的构图我们要求画面要“饱满”。作品中的物体,尤其是主要形象不能太小,画面的空白部分不能太多。儿童画的构图一般要求“宁多勿少”,儿童观察的越细致,表现的越充分越好。前后有“主次”。作品构图要遵照“近大远小”的原则,把主要形象放在前景,次要物体和远处物体的比例适当缩小,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秩序感,切不可“喧宾夺主”或主次不分。要注意画面远近景物的相互关系,物体之间可以用前后遮挡的方法加强前后关系。左右要“呼应”。画面中的景物和道具要与作品主题有关系,左右、上下的内容和形式,既要区别又要有联系。例如:左边有一个圆形,右边可以安排一个方形,向右飞的小鸟,可以向左回头等等。

  其实构图能够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教师对于构图的形式可以多加引导,让学生感受构图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从方位上让学生改变视角从而改变构图的形式。比如我们在08年绘画“抗震救灾”的场面时让学生们从正面的角度改变成从高空俯视的角度进行绘画,以表现场面的宏大,人们的繁忙之情,效果显著。也因为改变视角构图形式也多样化了,圆形构图,方形构图等,多样的构图同时吸引着学生好奇的眼神,绘画的魅力更大了。

三.表现技法的构思

  在落笔绘画之前表现技法是必须预定的。在美术课堂中表现技法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如此多的技法该如何恰当使用呢?其实学生往往习惯于运用最简单方便的表象形式,如:记号笔绘画,油画棒涂色等。而学习过的一些方法很少运用于绘画创作中。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每一种绘画技法都没有一个创作的量的练习,于是就不知该如何运用于绘画作品中。所以教师就更有必要指导学生多用各种绘画技法,尝试一幅作品用多种方法去尝试表现。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表现技法的总结与归类,有条件的可以在书画室中将每一种技法通过作品展示而罗列出来,让学生在构思技法的时候参考。

  有了内容、形式与技法的构思,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必定胸有成竹,蓄势待发了。作为教师在学生创作前对绘画构思适当进行指导是必要的。在帮助学生“构”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多“思”,这样在与学生共同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定能得到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