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干部分工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学校工作职责权限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书香雅苑
特色课程
阅读明星
读书节活动
好书伴成长
您目前的位置:
书香雅苑-八大峡
>
好书伴成长-八大峡
>
正文
《吕氏春秋》倡导师生“新”关系
发表时间:
2012-10-08
阅读次数:
432
《吕氏春秋》深刻指出了不善教的教师的种种表现。主要有四点:第一,"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就是随心所欲,毫无原则,喜怒无常,一意孤行;第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就是自己有失败或过失,不肯自我批评,刚愎自用,坚持错误;第三,"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欧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阿谀谄媚权势者,不管其德才如何,千方百计地讨好奉承;第四,"弟子居处修洁,身壮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妬而恶之",对才学出众,品貌兼优的学生加以压制、嫉妬。结果学生深受其害,学业由此败毁、道术由此荒废。这样的教师当然不可能获得社会和学生的尊敬。善教的教师"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结果学业由此而章明,道术由此而大行,教师也必然受到社会和学生的爱戴、尊敬和支持。在这里,《吕氏春秋》揭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师生同体。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相反,师徒相与异心。就会互相结怨生厌,因为"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总之,对教师来说,要求视徒如已;对学生来说,则要敬业尊师,这样才能做到师徒同体同心,亲密无间,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倡导师生"新"关系 。如果教育能够使人愉快,不仅仅是贤能的人乐于接受教育,就是平庸的人也能够努力学习。如果教育的结果是使人痛苦,那么,不仅仅是平庸的人会厌于学习,就是贤能的人也不能持久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