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学生频道
学生博客
四好少年
学科之星
我爱我班
您目前的位置:
今日教师-八大峡
>
读书工程-八大峡
>
正文
读《教育的智慧》后感
发表时间:
2012-12-03
阅读次数:
298
读《教育的智慧》后感
刘倩
读了林崇德教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我懂得了教育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以智慧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林崇德是这样认为的,许多教师也是这样的看法,课堂上要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智力灵活性、创造性。比如“花”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有不同的意思,“花费”的“花”是“用”的意思,“鲜花”的“花”是“可供观赏的植物”的意思,“眼花缭乱”的“花”是“模糊迷乱”的意思……再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善于随机应变,举一反三。学生思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就会别出心裁,求异思维。这样体现了学生的智力创造性,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
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国26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这四条措施笔者有的做到了,有的还没有考虑。
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为了让学生好学、乐学,我在教课文时,常常利用电教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还常常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激荡起学习的兴趣。可见,创设教学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倍增。
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勤能补拙的事例并不少,就拿林崇德教授说吧,他并不聪明,可他的性格中“豁达”与“勤奋”却是非常人能学习到的。只要一有空他就会看书学习,即使吃饭时也是边吃边看,甚至废寝忘食地学习。他认为他最喜欢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豁达”与“勤奋”这两个风火轮。
林崇德教授十分赞赏吴昌顺校长的一句话——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接受。“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林崇德教授的这句话我心服口服。由此可见,教师要通过善于观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