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爱心,我的教育经

发表时间:2013-02-22 阅读次数:303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获益良多。他说:“学习魏书生,不做魏书生。我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不可比的。对于魏书生老师,我一直都认为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没有想过成为他,也不可能成为他。我就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也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一堂课的精髓就是那些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朗诵可以模仿、处理字句可以模仿、结构可以模仿、煽情可以模仿、开头结尾的方式可以模仿、但对文本认识的高度,以及在拥有相当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选择切入点无法模仿。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内涵是无法模仿的,教育者,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育经”,挖掘出那个“个性”的自我。马克思有一句话:“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我想,教育也正是在促成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爱,是跨越身份的理解与包容。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古人讲师道尊严,因此许多老师很难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于是师生关系紧张,课堂冲突不断。一代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可以用四块糖包容学生的犯错,在春风化雨中挽救学生的心灵,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架子,海纳百川地接纳学生的一切呢?我是个平凡的老师,我有坚强的内心和宽广的胸怀,我用母亲对待孩子般的理解与包容去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课上我是和学生一块学习的学长,课下我是和学生一块聊天的姐姐,篮球场上我是和学生一块为荣誉而拼抢的队友,我就是这样一位愿意跨越身份放下架子的老师,用理解与包容赢得了学生心中绝对的地位。
   爱,是平凡岁月里见证学子的成长。在平凡的岁月里,我渐渐用心感悟出了师德的真谛。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比如汶川地震中那些被埋在废墟之下的师魂,但更多的表现却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没有比见证成长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了。作教师最骄傲的莫过于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了。带着欣喜与期望,我们见证并引领者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课堂,在课下,爱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终其一生,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更缺少感天动地的典型案例,但无数平凡日子里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学生面对挫折时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面对成功时饱含善意的一个提醒……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教育博大的爱。
  好教育不是苛求、灌输和责难,而是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好教育是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并把这份感悟传达给学生。教育是需要用心去体验,用爱去浇灌的。因为用心,所以我们懂得:世上可能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教育的理想。因为用心,所以我们辛劳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