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读《菜根谭》带来的教育思考-江爱玲

发表时间:2017-03-23阅读次数:475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近几年对传统经典文学的热潮,使得这几本书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案头。

《小窗幽记》作者是陈继儒。也是格言体,粗略翻翻有些清冷生涩。《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以“安身立业”为主旨,揭示人生意义,这本书我读得比较辛苦,没能读完。《菜根谭》格言体,我感觉还算通俗易懂,所以属于读得比较细的,读书中的感悟与老师们分享。

从《菜根谭》前集中,了解到这是明代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前)出现的一本奇书,曾很长时期内湮灭不闻。这本书是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成的一部清言集,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对于作者,后世鲜有记录,人们推测他极有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菜根谭》篇幅小,涉及内容有生死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内容,贯彻始终的,则是儒家的中庸守则、道家的修身独善、佛家的劝善去恶。

书中妙句带来的很多启示,与我们教育相关的,摘选几句: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意思是说:“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这句话和我们平常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是有关联的。“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当学生犯错误,尤其是称之为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真的是很生气,如果选择了口不择言或者更加恶劣的方式对待,忽略了孩子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受教的能力,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同样,教善过高和攻恶过严是一样的问题,我们都说给学生设定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我们班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经常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因为站队谁在前在后,地上纸花是谁丢的该不该捡起来大小这样的小事就纠缠起来,就在几天前中午,因为分的水果有疤甚至大打出手,遇到这些事件,真的很生气,也真的想吼上几嗓子斥责一顿。在领他们走出教室的那几分钟,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让两个孩子说清楚事情起因经过,他们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和解决的方法。这场水果风波妥当处理完毕,我觉得既教育了学生也用理智保护了自己,这个事件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与这半句话相对应的,我还读到这样一句:“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告诉我们凡事不要操之过急,不要太急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课堂管理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我们老师真得要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啊。至于“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更是处处可见,比方说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能力的大小安排他们在班级的不同的岗位做事,比方说我们分层作业选作的设计,这些都体现了根据孩子差异,因材施教的做法。

“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里的“恰好”和“本然”说的都是一个“真”字。文章是书面语言,它和口头语言一样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语文老师教孩子们写作文,反复强调的写出真情实感,便是追求这个“恰好”。我们很多的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校园盛开的玉兰、闻一闻金桂的清香,看一看紫薇爬藤,引领孩子们观察不同季节中大自然的变化,引领孩子们体验在参加活动中、在家庭团聚时的感受,然后真切地表达,正是带着孩子们走向“恰好”的美好行程。

都说《菜根谭》是教人处世之道,让人修身养性,在其中,也是处处可以窥见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像这些格言还有“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让我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要把握好尺度。“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这本书我还在读,今天先分享到这,也希望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点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