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学生频道
学生博客
四好少年
学科之星
我爱我班
您目前的位置:
今日教师-八大峡
>
读书工程-八大峡
>
正文
瓶子——美丽外表下的思维禁锢
发表时间:
2013-04-26
阅读次数:
602
“一个空饼子,里面没有东西。把什么东西装进去,就不是空瓶子了,装的满满的,就是实瓶子了。”
这是《叶圣陶教育名篇》中《瓶子观点》中的一句。语言虽然朴实,道理却是深刻,令我感慨颇多。叶老先生在文中感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爱把受教育的人看成瓶子。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给装进什么。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今天装一点,明天装一点,直到该装的东西全装进去了,就算功德圆满。”本文写于1957年,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这样的观念可谓振聋发聩。经历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弊端,而今,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我们完全抛弃早已习惯的填鸭式教育,我们反倒又觉得不太习惯了。
其实素质教育,不只是随时而动的教育名词的变迁,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以前我们把孩子看是是空空的瓶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瓶子填满。至于装些什么,那就全凭考试范围说的算了,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叫什么,以至于,常听前辈们说为了“理解”一词的近义词究竟是“明白”、“领会”还是“了解”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它们之间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
无论过去与现在,即便在新教育推行的榜样学校,很大部分老师都习惯把学生看成空瓶子,或是玻璃瓶子,或是洋铁瓶子,全都一样,总之里面是空的,等待认为很能干的自己去装东西。教师自己只管讲,只管满堂塞,让学生机械地练。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在讲与练之间,总是嫌时间不够自己“装东西”。在讲与练之间,把新教育生动鲜活的阅读教学做得枯燥而单调,甚至是贫乏。
“瓶子是装东西的,东西装在瓶子里,东西自东西,瓶子自瓶子,不起什么混合作用或化学作用。两种作用都不起,还有什么旁的作用呢?于是巴望起作用的愿望落空。”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切不要责备学生怎么不善于思考,得先反省反省,我们的‘瓶子观点’是不是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教育我们要从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要让学生被早已固化的瓶子所禁锢,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的天地中肆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