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基本信息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2019-2020-1福林学校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19-12-14阅读次数:286



和衷共济齐推进  合力前行共追梦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青岛福林小学

新学期,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一总目标,在“和合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学校办学特色.

教学研究团队合力,推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活力与质量

尝试“梯级递进式”团队共研,推进“悦动课堂”项目。本学期,学校将以“悦动课堂实施的有效策略”为研究主题,在认真研学教育中心《悦动课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立足“四个活跃”悦动目标,尝试开展“梯级递进式”团队教研。即通过“确定研究课题,组内对标集备——首轮课例展示,团队对标共研——组内完善教案,二轮课例展示——课堂观察跟进,提炼悦动策略”的梯级递进式教研路径。通过“党员教师先锋课”“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研究课”“教学新秀汇报课”等观摩、研课、交流、提升经验等形式,持续推进“悦动课堂”的有效实施。12月,学校将举行“团队共研,悦动前行”教学年会,展示“悦动课堂”研究成果。 精研作业设计,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实现课堂减负增效。学校设立探究实践日,开展阳光减负活动,学生通过手抄报、一分钟演讲、循环日记、思维导图、研究性报告等,形成特色鲜明的多彩作业。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扩大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意识。

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推进文化特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十三五”市课题“基于学校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建设研究”,关注课题的过程管理,对课题组适时进行指导,进一步发挥课题组长的引领作用,加强课题研究力度,不断开展反思总结。学校课题研究过程立足实践。

①求“真”——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 

②求“实”——将研究融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做真实物景中的教科研,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注重过程,注重结果,务求实效。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将围绕“活动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③求“新”——抓住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追踪教育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结合课题研究实施中的新问题,多思考、勤动笔,撰写个案分析、课例反思、研究论文等。同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上传校园网教科研板块,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共享。

“和合”文化特色,推进海洋特色,提升实践体验能力。

结合我校“和合”文化特色,体现“阳光人文和谐”的自然和谐的育人理念。在课程中感悟海洋的魅力,使用好我区编制的《海之韵》教材,与相应学科有机的融合,用丰富的海洋教育书籍、海洋生物标本、海洋矿石,激发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实现海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

学校将联系一批校外学习实践基地,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大海,并通过亲身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并且积极组织“小小探索者”、“向海洋进军”、“海洋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心。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学科为载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中秋节举行“中华民俗幸福苑”展示;“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电台亲子阅读,家校联手共育”“软、硬笔书法大赛”等活动,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我和节日有个约会”系列传统节庆教育。通过“阖家团圆,情暖中秋”志愿者活动、“福娃知时节”二十四节气教育、“shu你最棒”迎新春大联欢等传统节日活动,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浸润下获得民族认同感,做自豪中国人。
    四、潜心修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和美”教师团队

修师德,炼师能,推进“四有好教师成长”项目。加强师德培训,研发《和美修德》师德研修课程,从师德法规、师德活动、师德案例、师德典型、师德评价等方面,整体架构师德研修课程,不断提高师德教育实效性。建好师德“一夹”。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夹》,记录教师个人修德足迹,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成为学生喜爱、家长尊敬的“四有”好教师。丰富师德教育,营造“和美”团队氛围。学校将结合九月份师德教育活动月,开展“修师德,提素养,做新时代‘和美’教师”主题师德活动。将开展“五个一”师德活动,即:做一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签一份《师德责任书》、举行一次教师宣誓仪式、开展一次师德大讨论、结一个爱心帮扶对象。通过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和美”团队氛围。用好师能“一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手册》,集师德、教学、科研、师训、品味修养等方面为一册,引领教师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法地修炼自身的为师之能、从教之能,提升自身的品味修养。专设自学“一本”。每位教师专设一本读书笔记本,通过“每周一摘抄”,养成感悟反思的读书习惯;通过“每月一沙龙”,交流读书所得所获,让阅读滋养教师素养,营造良好的潜心读书氛围。拓宽培训内容,构建多元化培训课程。逐步构建四类课程,即:学科素养课程、科研素养课程、信息素养课程和品味修养课程;开设“专家讲坛”“干部讲坛”“教师讲坛”三级讲坛,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培训实效性。分层实施培训,打造优质“和美”团队。借力“种子教师”,强化二次培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本校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打造“种子教师”团队。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骨干教师团队”和“新教师团队”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携手并肩,比翼齐飞。学校将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形式,为师徒搭建展示平台,共促团队专业发展。

抓住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追踪教育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结合课题研究实施中的新问题,多思考、勤动笔。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在校本培训时间与老师们交流,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共享提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能力。

互联,推进智能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

搭建互动、办公、教学三位一体的现代信息化平台。结合学校传统文化特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灯谜研究,每周的福娃灯谜线上、线下展示。围绕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等内容,加大微课录制,定期推出有针对性、主题化、系列化的微课,完善微课资源库。

加强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深入学习利用希沃白板互动功能,在课堂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以课例的形式推动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