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网站首页
基本信息
资讯中心
魅力教学
德育为先
精细管理
今日教师
学生频道
家校连心桥
书香雅苑
信息公开
学生频道
学生博客
四好少年
学科之星
我爱我班
您目前的位置:
今日教师-八大峡
>
读书工程-八大峡
>
正文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发表时间:
2015-02-27
阅读次数:
248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打开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育人三部曲》,品读其作品,字里行间里充盈着、流露出一种最真挚、最浓烈的情感,那就是:爱。大师爱教育事业,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这三部饱含浓烈诗情、画意、乐韵的教育乐章,深深打动我的心弦。我被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性所打动,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他。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老师尤为重要,班级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孩子才能向自己敞开心扉,敢于向自己倾吐和诉说,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只有沟通和交流的渠道通畅,班级管理才能更得心应手。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想想自己转化行为偏差生黄潮同学的历程,不正是在给孩子信心和自尊的前提下才一步步获得成功的吗?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找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他产生一股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尽力培养孩子的乐观心境。作为教师,要经常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他指出:普通音乐教育不只是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不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音乐能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由此可见,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也无法期待学生即刻变成理想的样子,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慢功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要期望学生们在一天两天里来上一个彻底的转变,要有耐心,很多时候有可能你陪伴学生了三年,他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就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你的教育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用爱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用乐观的期待看到学生的进步,感受教育的艺术——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