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6-02-22 阅读次数:281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今年寒假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书中所写并没有停留在运用深奥理论进行繁琐分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配合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
     首先,学习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习效率,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习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习结果就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有个成本意识,即你获得的成绩所化的时间成本是多大。
      第三,学习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导向将我们带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它是有劲的。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