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发表时间:2017-08-30 阅读次数:217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假期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深感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极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渐渐感悟到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不要急》这一篇。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好像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长者就坐在你的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足就能做成。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教学是的教育。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看到学生的进步,殊不知,学生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对于任何常识的接受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漫长的接受过程,教育是的艺术。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他指出:普通音乐教育不只是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不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音乐能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由此可见,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也无法期待学生即刻变成理想的样子,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慢功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要期望学生们在一天两天里来上一个彻底的转变,要有耐心,很多时候有可能你陪伴学生了三年,他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就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你的教育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也不能够急于求成,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走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要时时充电,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