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乐 我快乐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几本重要著作之一,我总的一个感受就是积极、乐观,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难怪称之为“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幸福有成,具体诠释、落实和践行了教书育人。幸福体现育人的境界,有成标志教书的追求,具体讲就是:使教师爱教、会教、教会,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有效克服厌教厌学,使全体师生减负增效,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与工作,愉悦地收获成功,从而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突破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支点。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和心理屏障,真正做他们的朋友,当他们意识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时就会视你为知已,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正是这样自然朴素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详细掌握学生的现实思想情况,实现师生之间心理谐振,思想同步,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坚定的基础,运用积极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善于动之以情,感化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话语,惟独从心里发出话语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的教诲畅通无阻的滋润学生的心田。
袁袁是一个瘦瘦小小、安静乖巧的小男孩,总是安安静静的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学习也很努力,任课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可是他却是一个“迟到大王”几乎天天迟到。之前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为他的迟到解释,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要早到,可是收效甚微。一个偶然机会我得知了他爸爸是一名转业军人,他的小名叫“元帅”,我立刻以此为契机,在与他交流的时候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对解放军的崇拜,不时感叹军人铁的纪律,在潜移默化中的不断地暗示他要像军人一样遵守时间,渐渐地他不再迟到,每天都能按时上学了。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健康成长,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成功始终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不懈努力,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通过有效利用社会的条件和与他人的合作,去赢得合理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因此班主任必须作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
预备铃一响,我们班小段熟练地打开讲台上的电脑,准备好上课要用的光盘。下课了,他帮助老师取出光盘,关闭电脑,整理电脑桌。
小段是我们班新任的班干部,叫电脑管理员。之前班里并没这个职务,它的诞生完全是班主任老师一招“顺水推舟”的结果,当然有了电教委员,班里就少了个上课走神的学生。
电脑管理员的工作看似很简单,小段却干得很带劲,也帮了老师不少忙。
可不久前,他上课老是走神,下了课就玩电脑。
我听到同学们的反映,没有马上去批评小段。
我觉得,如果强制小段不碰电脑,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和同学们商量:小段很聪明,电脑一学就会,我们就让他来做班级电脑管理员好不好?
于是电脑管理员小段正式上岗了,从此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碰电脑了,还可以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然热情得不得了。后来,任课老师们发现,他上课也精神了很多,也不走神了。
要教出乐观的孩子,那么老师自己要做一个乐观的人。老师快乐,学生也快乐,学生快乐,老师就更快乐了。